□ 本报采访组
国庆中秋假期,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全国各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和虚拟服务,沉浸式体验型旅游产品备受游客喜爱,数字文旅、高新科技正推动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更加高效。
科技助力 产品升级
科技让旅游更美好。国庆中秋假期,上海各博物馆推出的“云展览”“云活动”总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
带着孩子欣赏《森林的四季》吕思清小提琴演奏会后,南京市民李女士感叹:“太久没有走进剧场、音乐厅了,没想到这场演出还运用科技手段,邀请海外乐团‘现场合奏’,令人耳目一新。”长假期间,2020年第六届南京森林音乐会在中山陵音乐台连续上演5天,即便是阴雨连绵,依旧场场爆满。吸引游客的不仅有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更有创新的线上直播形式——南京森林音乐节与柏林森林音乐会、琉森音乐节、韦尔比耶音乐节等国际一流音乐节及享有“古典传奇”美誉的英国室内乐团艺术家们的“云合奏”。
国庆假期,西安大唐芙蓉园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成为游客追捧的项目之一。《大唐追梦》是集水幕、光影、歌舞、游船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演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带领游客入梦长安,共赴大唐视听盛宴。
广东科学中心推出的“战疫——抗击新冠病毒”“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科技防控阻击战”“病毒——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三大主题展,全面展示了科技战疫成效,让游客们加深了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只需要安装一个软件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旅行需求,真的太方便了!”长假期间,前往都江堰景区游玩的湖南游客吴先生说,行前没做太多准备的他一到四川便听说都江堰景区因“满负荷”接待而暂停预约售票,“得知四川新推出了‘智游天府’平台,我便下载使用,没想到成功预约到了10月4日的门票。”
提升服务 优化体验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多家景区的智慧服务为游客提供了游前、游中、游后全方位旅游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数据显示,长假期间,使用上海城市推广中心旗下“游上海”APP预约景区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累计服务超过50万人次。
科学调度 管理增效
国庆中秋假期刚刚结束,上海大数据旅游实验室就已经分析出了长假期间外地到沪旅游团的客源地和在本地的消费数据。
智慧化服务形态快速普及、以科技手段开拓活动新主题、以“直播带货”模式为热点是这个长假广州旅游的三大特点。
据了解,目前,广州已经实现有票务系统的A级旅游景区人流数据实时监测,4A级以上景区预约信息全部接入“全省预约监测系统”。
十一前夕上线的“智游天府”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实现了四川省内4A级以上景区(140家收费景区)的门票预约预订,对全省274家4A级旅游景区监控系统数据接入,并将全省重点博物馆、图书馆等预约预订系统集成到了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现统一预约预订功能,浙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文旅绿码”,接入全省180余家文博场馆和696家景区,打通全国健康码数据,实现人机比对验证,对红码人员自动识别拦截,实时掌握文博场所和景区的预约入园情况和游客精准画像。利用诗画浙江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浙江可对全省238家4A及以上景区进行实时视频和客流量监测,形成部、省、市、县四级联动与反馈机制,并与浙江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应急厅进行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智能化”客流限流预警。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视频调度指挥中心设置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和智慧分析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该平台的“智能监控”聚合了分布在全省345家景区、文化场馆、网吧、不可移动文物点的1029个监控摄像头,为全省文旅市场织就了一张 “安全保障网”。通过大屏,各景区瞬时聚集情况、景区负责人、安全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一分钟内调度指令便可直达现场。不仅如此,“团队游”也全网衔接,通过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填报团队信息、上传电子合同,可确保“一团一报”落到实处。面向公众消费需求的智慧服务中心则通过集发布、查询、预约、订购、推荐等功能于一体的“苏心游”服务,以APP、PC端、小程序、公众号等多终端,实现“一键打包江苏”。
(采访组成员:丁宁 张宝桁 林雯晶 靳畅 任丽 雷琛烨 陈俊成 白骅 统稿:赵垒)
扫二维码、刷脸测温、进入园区……在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游客中心,简便的入园步骤受到游客赞许。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的“排队预约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一键预约购票入园,还能用来查询每个游玩项目的等待时间。据该景区品牌策划主管陈宏介绍,景区还启用了智慧停车系统,并引进了近40台具有自动感应开门、垃圾压缩、溢出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太阳能环保垃圾桶。
南京市民李先生说,他全家去无锡融创文旅城游玩,在高铁上提前用“A级景区游览舒适度指数”小程序做好功课,成功避开了高峰。假日期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时对外发布227家重点景区游览舒适度指数。该指数分为“舒适、较舒适、一般、较拥挤、拥挤”5级,并用不同颜色显示,公众通过微信小程序可以看到实时状态。
为了更好地对旅游风险做出预警,浙江结合公共信用、投诉执法数据建立了旅行社信用风险预警,共享气象、环境等数据建立了团队出游风险预警。“我要去的景区有没有拥挤风险?”“哪里将会有恶劣天气?”“这家旅行社究竟‘靠不靠谱’”……这些游客关心的问题,通过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的浙江文旅风险预警“一张图”,以及旅行社的“一团一档”、景区的“一景一档”,都能找到答案。
科学调度 管理增效
国庆中秋假期刚刚结束,上海大数据旅游实验室就已经分析出了长假期间外地到沪旅游团的客源地和在本地的消费数据。
智慧化服务形态快速普及、以科技手段开拓活动新主题、以“直播带货”模式为热点是这个长假广州旅游的三大特点。
据了解,目前,广州已经实现有票务系统的A级旅游景区人流数据实时监测,4A级以上景区预约信息全部接入“全省预约监测系统”。
十一前夕上线的“智游天府”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实现了四川省内4A级以上景区(140家收费景区)的门票预约预订,对全省274家4A级旅游景区监控系统数据接入,并将全省重点博物馆、图书馆等预约预订系统集成到了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现统一预约预订功能,浙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文旅绿码”,接入全省180余家文博场馆和696家景区,打通全国健康码数据,实现人机比对验证,对红码人员自动识别拦截,实时掌握文博场所和景区的预约入园情况和游客精准画像。利用诗画浙江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浙江可对全省238家4A及以上景区进行实时视频和客流量监测,形成部、省、市、县四级联动与反馈机制,并与浙江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应急厅进行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智能化”客流限流预警。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视频调度指挥中心设置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和智慧分析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该平台的“智能监控”聚合了分布在全省345家景区、文化场馆、网吧、不可移动文物点的1029个监控摄像头,为全省文旅市场织就了一张 “安全保障网”。通过大屏,各景区瞬时聚集情况、景区负责人、安全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一目了然,一分钟内调度指令便可直达现场。不仅如此,“团队游”也全网衔接,通过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填报团队信息、上传电子合同,可确保“一团一报”落到实处。面向公众消费需求的智慧服务中心则通过集发布、查询、预约、订购、推荐等功能于一体的“苏心游”服务,以APP、PC端、小程序、公众号等多终端,实现“一键打包江苏”。
(采访组成员:丁宁 张宝桁 林雯晶 靳畅 任丽 雷琛烨 陈俊成 白骅 统稿:赵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