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叶艳莉
在中国大陆的最东边,有一个美丽的渔镇,渔镇出去就是东海,再出去就是太平洋。在海的摇篮里,渔镇以其独特的海天风情吸引着人们纷至沓来。这个渔镇,就是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东南隅的石塘镇。
石塘最初的出名,是因其独特的石建筑。著名画家吴冠中、张仃、袁运甫等都曾把石塘的美采撷进他们的笔端,“画中镇”的美名因此得以传播,并赢得了“东方巴黎圣母院”的赞誉。小镇的人以此为荣,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就以“东巴黎”为名。
石塘古代为海岛,随着地壳运动,逐渐与陆地相连。《台州府志》称:“塘多泥筑。少石砌者。唯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称。”在方圆四五平方公里的山岙里,石屋、石墙、石街、石巷,随地势错落。石屋姿态各异,共通之处是多建成两三层,因这里平地不易得,需要充分利用。过去为了防海盗,居民还建造了石碉楼。如今风云散去,唯有墙上的枪眼诉说着沧桑。
“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屋咬着山,山抱着屋,屋对着海,海绕着屋,奏出了一曲多姿多彩的石之交响。这交响是雄浑的,每一座石屋都是一个有力的音符,在风的呼啸海的咆哮中兀自屹立,如磐石,如铁船,在恍惚之中,便与那古铜色皮肤的渔民合为一体。这石头的建筑里啊,有着渔民的呼吸,渔民的血液,渔民的灵魂。这交响也是温柔的,洋溢着日常生活里细腻的情调:窗格是富于变化的几何图案,中心是祈求生活幸福的吉祥图案,窗口放着几盆花,在阳光里悠悠地吐露芬芳,谁家的门框上又悬着一只海螺做的香炉,轻烟袅袅,为防被风吹翻的屋顶上,密密匝匝地压着小石块,被有心人压出了漂亮的花式。
石塘的出名,也曾是因曙光的眷顾。2000年1月1日6时46分,新千年洒向我国大陆的第一缕阳光首先降临石塘。有意思的是,千年初阳最早照耀在石塘的元龙岙。2000年恰好是龙年,“元龙”恰好与千年初阳相吻合。石塘人就笑说,这是天意。
千年初阳只有一次,但初阳过后,太阳每一天都会在这里重新升起,不引人注目,却同样充满光、热、生命和活力。
石塘是一轴长长的画卷,石塘人每天都在为它添上新的色彩。滨海绿道、七彩小箬、对戒平台,还有那些如次第花开的一家又一家风情民宿,都让你不得不为它赞叹。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大奏鼓”是石塘的一张金名片。“大奏鼓”是随着福建惠安渔民的迁移而传入此地的,遇重大喜庆时表演。当书有“独占鳌头”“满载而归”的黄色大龙旗猎猎作响的时候,荡气回肠的舞蹈开始了。一群扮成女角的男子,头戴橄榄形黑色羊角帽,梳一只弯弯翘起的羊角髻,脸涂得雪白,身穿海蓝色斜襟衫、橘红色大脚裤,赤着脚,手执锣鼓、木鱼、唢呐等,在“嗬嗬”的呐喊声中舞起来,舞出海一般的热情,舞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乐。
“小人节”、扛台阁、滚鱼……石塘的文化遗产无法一一历数。百姓的文化艺术,焕发着一种真正的生活热情与光彩,有着海洋与大地的深沉厚重,是最让人心动的。
石塘食事,也是绕不开的精彩一笔。
石塘家家户户都做鱼面。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剔刺去皮,稍沾番薯粉用棒敲打成薄片,入锅用文火烙干,切成挂面、细丝面等形状。食用时入汤氽煮,则柔滑鲜美,非常可口。民间或用作调料,也可单独作菜肴上酒席。近年还有将鱼面打成薄片后,裹以肉馅,做成饺子或馄饨形状的,可蒸可煮,俗称“鱼面馄饨”。
鱼是渔乡的家常便饭,做法称得上花样百出。喜筵自然是最能管中窥豹的,正菜中仅鱼类制作的就有全黄鱼、全鲳鱼、墨鱼花、鳗鱼块、带鱼段、鱼面、鱼饼、鱼丸等,片货中则有鳗鱼干片、墨鱼干片、鱼饼片等,琳琅满目。
“小镇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镇来,收获特别多。”石塘的故事里充满诗情画意。
小贴士
地址: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
景点:千年曙光园、七彩小箬、滨海绿道
美食:山粉糊、鱼面、生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