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啸
千年运河,贯通南北,连通古今,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对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印发实施,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专项领域工作作出全局性、支撑性指引。有关部门、沿线省(市)正加快推动建设任务落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文物局、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分别编制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4个专项规划,指导沿线省(市)编制了8个地方实施规划,均已印发实施。这标志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四梁八柱”规划体系已经形成。
据了解,4个专项规划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灵魂,坚持以文化和生态保护为引领,着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建设;以河道水系治理管护为支撑,明确了大运河主要河段实现有水、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的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保障,明确了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关键,将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展示、资源开发、品牌标识等作为重点。8个地方实施规划明确了各地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建设目标、主要任务。
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介绍,《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旨在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充分发挥旅游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播推广作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叠加、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大运河旅游的文化内涵,彰显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着力促进沿线区域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提出,构建大运河国家记忆体系,实施重要文物的保护修缮、展示和环境整治项目,建立一批大运河考古遗址公园、专题博物馆。同时,通过国家遗产线路串联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六大文化高地,打造代表性文物和非遗体验店,实现遗产保护、文化教育、观光、休闲娱乐、科研攻关的有机结合。下一步,我们要提升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水平、开展专题宣传,加强大运河相关文物对外交流合作。
“大运河是祖先创造的奇迹,世代传承的瑰宝。”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单威坦言,它是工程的奇迹,是目前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它是管理的奇迹,历代的统筹管理、船运管理、人员管理、仓储管理,保证了大运河持续的生命力;它是文化的奇迹,大运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喜怒哀乐,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治理的奇迹,体现了民为邦本、德被天下的立国治国理念,是国家组织能力、动员能力、管理能力集中配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发掘其文化价值,提炼出精神标识;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建立长期研究、展示的理论框架;突出大运河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引领,为当今世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加强统筹协调、深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共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北京与沿线城市携手共进,推动片区协同发展,构建多点联动格局。一方面,与天津市、河北省签订《北运河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推出京津冀运河文化展等活动;另一方面,与沿线城市联合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大运河文化之旅主题活动等,不断扩大大运河文化影响力。当前,北京正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构建“一河两道三区”(以大运河为轴线,建设全线滨河绿道、重点游船通航河道,打造大运河文化展示区、大运河生态景观区、疏解整治提升区)的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格局;完善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清单,系统开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积极创建集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北京(通州)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天津在妥善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大运河为纽带的京津冀三地旅游联动发展模式,重点针对大运河沿线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品牌活动等持续发力,形成一批体现大运河天津段文化底蕴、突出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当前,天津正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建设,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导向,不断促进大运河文化向旅游产品转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享誉全国的北方运河缤纷旅游带。”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规划与资源开发处处长李曦说。
大运河也是一条“文创之河”,需要聚焦文旅融合,进一步为产业赋能。浙江十分重视以运河带动文旅发展,以文旅促进运河保护,活化利用沿线文化遗存和工业遗存,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培育打造出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特色小镇。文创园区的设立既增加了运河的人文气息,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和休闲经济发展。浙江还推出水上观光、内河游轮、古镇古村丝绸之旅、诗画戏曲、研学考古等多条精品旅游线,形成水上、岸上、晚上的立体式旅游开发格局。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扬州市市长张宝娟表示,扬州应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扬州较早出台大运河保护地方法规,建立大运河监测预警中心,注重精细化保护、活态化传承、科学化利用。扬州将和运河城市一道,进一步发挥好WCCO平台作用,积极探寻协同发展新路径,共建共享运河城市共同体。要追求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相统一,在共性内涵中展现特色标签,在活态保护中突出合理利用,在集群产品中塑造整体品牌,共同擦亮大运河文化带“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