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5日
第09版:旅游报09版

三年行动 让文旅佛山魅力彰显

铿锵的锣鼓点,上下腾跳的醒狮,群情热烈的场景……在佛山祖庙黄飞鸿纪念馆广场,独具岭南特色的高桩舞狮,每天都有三场表演,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无论是表演者还是现场游客依然热情不减,沉浸在这南国醒狮跌宕起伏、精彩刺激的气氛中。

高桩舞狮在佛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从武术梅花桩演变而来,是广东乃至东南亚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在一些文化旅游景区设有表演外,每年“五一”期间在南海西樵山举办的“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更是吸引了全球多个国家的队伍前来参赛和观摩。通过舞狮传播文化,增进交流,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事实上,除醒狮外,包括武术、龙舟、陶艺、秋色等佛山一批民间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一直未曾停歇,与旅游的融合也更加密切。特别是自2017年启动的“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历史文化的肌理得以全面梳理,各种文化资源得以挖掘、整理和活化。文城相融、文经相促、因文善治、因文立名的发展理念,使佛山打造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名城的发展目标呈现,也使佛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目的地名城更加充满魅力。

文化带动城市旅游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历史上就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积淀深厚,传承有序。特别是借改革开放东风之先,经济迅猛发展,富裕起来的佛山人对文化的发掘与保护、传承与弘扬,已然形成了一种自觉、自信、自豪的城市性格与风尚。在此基础上,由佛山市政府部署的“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国介绍,3年行动全市75个项目的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其中54个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总计完成投资额478.8亿元。这些文旅体项目既有佛山市文化馆新馆、佛山大剧院等重点项目,又有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区的文化、体育、旅游场(馆)所。与此同时,完成了东华里古建筑群、清晖园、大旗头村等62处古建筑群的文物保护,有序推进南风古灶、梁园、贞女桥等文保单位的环境整治工程。这些古建筑和文保单位,无一例外都是游客最喜欢的去处,文物的保护与环境的改善,无疑让城市旅游业获益匪浅。

据了解,目前佛山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个,省级项目50个,市级项目131个,许多非遗项目都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3年来,佛山文旅体活动可谓全面开花,好戏连台,三月三北帝诞、华光诞等多项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佛山韵律”惠民文艺表演及高雅艺术展演备受追捧,龙舟赛、南狮赛等群体活动丰富多样,其中,佛山秋色活动成功争取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升格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是大湾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内特色非遗集中展示及文化建设成果共享嘉年华,年均近40万人次中外游客与市民现场参与;连续多年举办50公里徒步活动,年均参加人数近30万人次,实现用脚步丈量佛山城市治理成果。

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指出,近年来,佛山市在谋划文化发展上实现了从“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到“文化导向型城市”再到“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的理念跨越,城市地位也从早期的“历史文化名城”到现阶段的“岭南文化名城”再到面向2049年的“岭南魅力城”,一步步走,所积淀的是文化发展的资本和能量,所开阔的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格局和道路。

“功夫佛山” 传承弘扬

在“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中,佛山的博物馆之城建设风起云涌,南方影视中心建设精彩纷呈,世界美食之都闻名遐迩,“世界功夫之城”激情洋溢。

凭借李小龙、黄飞鸿、叶问等“武术大家故乡”的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佛山“世界功夫之城”的打造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多年来,佛山民间的武术功夫活动薪火相传,持续不断,俨然已成为佛山旅游的最大IP。

2001年的“五一”西樵山开始举办“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到了2005年“五一”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正式圈定,每年“五一”在西樵山举行“黄飞鸿杯”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十一”举行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十多年来,佛山对狮赛进行了全面创新,融入众多创意元素,从单纯的民间体育、民间艺术向专业性的竞技体育、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娱乐性的创意文化转变,每届狮赛吸引的游客都在几万人次以上。

在“功夫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方面,佛山一方面推动顶层设计——《佛山市打造“世界功夫之城”实施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另一方面,是厚植武术优势和一系列的赛事推广。举办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咏春拳大赛、珠三角港澳青少年蔡李佛功夫赛暨蔡李佛功夫佛山锦标赛、佛山武林大会暨佛山功夫嘉年华等武术赛事和活动。全市开展武术进校园学校达81所,全市习武学生达30万之众,五区均实现每年开展30场功夫角活动,“功夫之城”土壤厚度不断加深,“功夫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每年都有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武术爱好者,慕名来到武馆林立的佛山潜心习武、强健身心,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佛山功夫研学游方兴未艾。

在佛山“功夫文化”的体系中,龙舟文化不可不提,这项融武术与体育竞技于一体的运动在佛山更加普及,龙舟训练基地分布全市的许多乡镇,由南海、禅城等区派出的代表队更在全国、亚洲和世界龙舟锦标赛上把金牌拿到手软,荣誉室里上百座金杯令人目不暇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全市千舟竞发,锣鼓喧天,热闹喜庆,游客如炽。从竞速到飘移不断升华,南海区叠滘村利用村里水道的特有资源,每年都举办一场精彩激烈的龙舟疾速飘移比赛,慕名前来观看的市民和游客更是把沿河两岸挤得水泄不通。

“诗与远方”融合发展

在城市文化的传承中,旅游业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诗与远方”在佛山完美融合。经过多年的发展,佛山已形成了以石湾中国陶谷为中心的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以西樵国艺影视城为中心的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等九大文化集聚区,这其中,旅游元素充分融合,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以顺德华侨城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为例,其核心景区欢乐海岸plus,自2019年9月开业以来一直热度不减,游客如潮,开业至今已吸引市民和游客近千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此外,陶瓷创意、平洲玉器、影视旅游三个产业集聚区均有4A级旅游景区拱立于此,为集聚区的发展推波助澜。

旅游助力文化传扬,文化推动旅游发展。近年来,在佛山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创建中,佛山市委、市政府强调,要立足佛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用好岭南文化名城、美食渊源、武术功夫三大核心资源,以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为突破口,以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博物馆之城、粤菜粤厨名城、世界功夫之城和南方影视中心为抓手,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力争到2022年实现旅游产业总收入突破1100亿元。

文化是国家与城市的命脉所在,无文则国不立,无文则邦不兴。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

佛山市市长朱伟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奋进新时代,重塑大佛山,传承岭南味,提升国际范。要对标国内优秀城市乃至世界一流工业城市,来塑造城市品格与气质,将佛山加快建设成为岭南文化魅力充分展现,文旅融合成效凸显,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文化治理效能突出的现代化、国际化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 (张俊)

2020-09-25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0917.html 1 三年行动 让文旅佛山魅力彰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