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推动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吉林文旅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和方法,补短板、强弱项、求融合、打品牌,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始终坚持以旅游经济为统领,实施“一把手”工程,开启“旅游+”模式,有序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地处长白山腹地,松花江上游,是长白山旅游的出发台和回归台,幅员面积6159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下辖14个乡镇。抚松于1910年设县,取“镇抚安定松花江上游”之意,是著名的“中国人参之乡”“中国蓝莓之乡”“中国矿泉城”,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015年,抚松县正式拉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幕,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空间谋划全域旅游发展布局,确保一张蓝图一绘到底,构建了全时空驱动、全产业融合、全员化参与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传承“中国人参之乡”文化基因,全力打造“人参之乡,上游抚松”全域旅游形象品牌,让人参文化、上游精神成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不竭动力。建立“景区带动+资源驱动+融合拉动”的“三动迭加”创建模式,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四名一体”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初步形成。
“露水河长白山狩猎度假区在推进全域旅游方面深度融合,在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四季漂流、森林狩猎等方面做到全面提升、优化结构、配套要素、整合资源、美化环境、统筹营销。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模式转变,使旅游产业保值增值,做好全域旅游的大文章。”露水河长白山狩猎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
现如今,抚松县已经实现境内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际标准滑雪场2家、标准赛道58条;柏悦、凯悦、威斯汀、喜来登、铂尔曼等五星级、四星级标准酒店16家,全县130个行政村一村一景一特色,构成抚松特色乡村旅游群落;吉林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7家,乡村民宿经营户80家,农民直接就业1000余人,受益贫困人口100余人。2019年,抚松县被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抚松县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农事体验游、温泉度假游、红色研学游、森林穿越游、工业旅游、冰雪运动、体育赛事为主的旅游产品品牌,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19年,抚松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9亿元,创造了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幅的奇迹,为吉林省东部山区绿色转型提供了‘抚松方案’。”抚松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钟继荣说。
抚松县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党支部书记柏连福表示,“黄家崴子通过深度挖掘红色资源、还原民俗文化、生产及制造业融合等方式,全力打造一个融山水观光、红色旅游、民俗风情、生态养生、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吉林样板式田园综合体,这种农旅和文旅高度融合的模式不仅是联动一二三产业的纽带,更是推动农村走向‘处处是风景、行行融旅游、时时可休闲’的全域旅游愿景。”
作为吉林省旅游的重要节点城市,抚松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一直在路上。下一步,抚松县将持续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十大工程,计划投资30亿元,利用2年至3年时间,对标发达旅游城市建设水平,持续补齐短板弱项,向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目标迈进。
(鹿笙 陈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