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万义
俯视海南陵水新村港,许多渔排错落有致,渔排上有红顶小木屋连绵排列,与绿树碧海、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时而有小渔船穿梭其中,定格成一幅醉美海港画面。晚上,渔排灯光亮起,微波摇曳,宛如天上的街市。
这些渔船,是当地百姓的水上家园。他们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运输业,被称为“疍(音同蛋)民”。独特的疍家民俗,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随着祈福的鞭炮声,疍民的渔船出海了。常言道,“出海三分命”。相传疍民遇上风浪迷失了方向,妈祖便派遣她的坐骑神鳌前来相助。神鳌会浮上水面,指引安全航向,还会驮着落水疍民到达岸上。因此,疍民心怀感恩,在海上撒下纸钱祈求保佑。
满载而归,将劳作的成果或晾晒在临港码头,或转手给早就等候在岸上的人们,换取生活必需品。疍家人虽然以打鱼为生,吃火锅时却很少吃海鲜,吃得最多的是马鲛鱼和马友鱼。经过腌制的马鲛鱼既好吃又解腻,而马友鱼则是逢年过节时女婿送给丈母娘的最好礼物。你看,那任劳任怨的疍家女,挑着满满一担鱼晃晃悠悠地行进在路上,人们戏言她们不是晕船,而是“晕岸”。
疍民的生活习俗与海南本地人差别甚大。登上别致的新村港渔排,戴着竹笠的疍家女热情大方,她们喜用碧玉、翡翠和珍珠把自己装点得珠光宝气,但劳动起来又不失麻利劲儿。年幼的孩子则被绳子拴着上衣挂在渔排边自己玩耍,以免掉落水中。海风吹拂,好一派渔家风情扑面而来。
听渔排上的阿姨讲,随着政府的关怀,很多疍民已迈开沉浮于大海的赤脚,蹒跚登陆,在岸上建有房屋,并逐渐演变成具有新生活方式的“两栖疍民”。许多适龄儿童开始在陆地上接受教育,有些年轻人还上了大学继续深造。
疍家女子服饰多以唐装为主,色彩大多是蓝色和黑色,侧开襟上还有布制纽扣及扣环。爱美的女人们喜打“脑髻”,金光闪闪的细链条耳坠别在双耳上方,耳朵下方悬吊着绿光闪耀的翡翠环,平添了几分媚人的光彩,象征着纯洁、美好、富有、幸福。最引人注意的是她们头上佩戴的避雨防晒的筒式竹笠,外部要刷上一层金黄色的海棠油,并以彩色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成笠带。戴竹笠的疍家女走在路上,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许多游客纷纷拍照留念。节日盛装时,疍家女还会在腰部系上精美异常的银腰带,以表隆重热烈。
疍家人信仰佛教,更信奉龙皇。每月农历十四,他们都要上香,备猪、羊奠祀,祈祷神明保佑。
在被宴请时,一位端着艇仔粥的疍家人告诉我不少疍家民俗。比如跨过家门忌踏门槛,吃饭时碗和匙忌扣在桌上,夹菜时手心不能向下,因为这预示着“翻、沉、搁浅”之意。坐姿忌两脚悬空,意为“不到埠”。还有,忌说“将鱼翻过来吃”,要说“顺过来吃”等,展示着疍家人的独特风情。除夕和初一,疍家人每家每户都在渔船上守岁,不出门。大年初二开始,家人开始彼此走动拜年。初六至初八,他们的渔船又扬帆出海。当然,除夕之夜“人不离船”的老规矩如今早已破戒,年轻疍家人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体现了疍家人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Tips
地址:海南省陵水县新村镇
海鲜推荐:石斑鱼、青斑鱼、金昌鱼、龙胆鱼
周边景点:分界洲岛、南湾猴岛、清水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