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7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贵州:处处是景 全民共享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系列报道之四

□ 邹琴

“我们来之前用‘一码游贵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进行了预约,这个平台不用下载,非常方便。”巍巍梵净山下,来自重庆的王先生和其他游客正井然有序地进入景区。

据了解,“一码游贵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除了为游客提供预约服务外,还有景区导游导览、特色旅游商品推介、酒店预订、交通服务、旅游咨询、厕所查找等功能。智能旅游方式的普及折射出贵州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贵州勇立全域旅游发展潮头,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构筑起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美好画卷,让更多群众分享到旅游发展的红利。

全域是景

草木葱茏,万物并秀,赤水河蜿蜒而去,黄果树大瀑布气势磅礴,青岩古镇韵味悠然,娘娘山云海翻滚……夏季的贵州处处景色迷人。

自2017年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贵州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推动全省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全省“一盘棋”理念;编制《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颁布实施财税扶持、旅游招商、项目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

随着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号角的吹响,各市州、各县区紧抓创建工作,加速找准定位。遵义、安顺、贵阳、铜仁、黔东南等5个市州和12个县级单位率先进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列,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域覆盖。

2019年,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赤水市、六盘水市盘州市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贵州全域旅游的发展成功开篇。

如今的贵州涌现出平塘天文小镇、梵净山、西江苗寨、百里杜鹃等新兴景区和云舍村、云峰八寨、花茂村、高坡乡等美丽乡村,共同构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旅游发展格局。对游客来说,现在的贵州处处是景、全域可游。

全产联动

“哇,好神奇!”13岁的张军饶有兴趣地在平塘县克度镇天文体验馆近距离感受天文的魅力,感叹着太阳系家族的神奇构造。

据了解,平塘县克度镇因“中国天眼”而闻名于世,建成天文体验馆、球幕飞行影院、“时代楷模”南仁东先进事迹馆、天幕商业街、天文时光塔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掀起“天文热”。

“天文热”带动“百业热”,克度镇依托“国家首批研学基地”名片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金山村落翁组、金星村大满口组、落良村栗木寨组、先进村拉扯组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体验民风民俗活动、品尝特色美食。

2017年,平塘大射电景区成功入选“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成为贵州“旅游+科技”的成功范例,更是该省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成果体现。

贵州还分类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水利、交通、工业等产业的深入融合,打造旅游新亮点、新品牌、新卖点。

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全域旅游方兴未艾。全省积极探索“旅游+全产业”一条链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贵州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全民共享

通过全域发展、全民参与,贵州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当地百姓。

2012年,普古乡舍烹村陶正学决定转行,带领村民成立农民合作社、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让“深藏闺中”的娘娘山呈现于世人面前。

景区人气越来越旺,村镇渐渐活了,农民的观念也更新了,这些都为贵州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

“我自己当老板,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来玩的人很多。”娘娘山景区的一家农家乐老板说。盘州娘娘山旅游扶贫只是贵州的一个缩影,在“好戏连台”的全域旅游中,获益更多的是众多乡村和农民。截至目前,贵州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3500个,农家乐近万家。2016年以来,贵州旅游产业累计带动全省100余万人受益。

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整村脱贫的“花茂路径”、“互联网+旅游”扶贫的“好花红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扶贫的“西江样本”……贵州各地以全域旅游为载体,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全域美景成为汇聚人气、吸纳财气的聚宝盆、摇钱树,当地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08-07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系列报道之四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49483.html 1 贵州:处处是景 全民共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