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邰子君 王卉宁
近日,2020“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淮安)专场推介会在江苏淮安开幕。开幕式上,“乡村休闲游”APP“淮味千年”淮安特色馆正式上线,盱眙龙虾、淮安大米、云梦湖翠冠梨……各类乡村风物让人应接不暇。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江苏各地农旅文创商品也逐渐变得紧俏起来。
乡村旅游唤起消费热情
游客张红霞在淮安专场推介会购买了两盒荷叶茶,这是她这趟旅行中意料之外的消费,但对当地村民来说,则是看到了旅游节庆活动带来的“真金白银”。今年6月,泰州秋雪湖采摘节启幕当天也吸引了3000余游客到主办地尚品生态园采摘水果,这样的人流量让生态园总经理赵爱华颇为惊喜。
从4月至今,江苏各地乡村节庆活动愈发火热。南京第19届横溪西瓜节期间,石塘人家、七仙大福村、溪田田园综合体等5个西瓜节分会场,分别通过文艺演出、线上“云推介”,全面展示横溪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并在开幕式上邀请抖音网红“浪胃仙”直播带货,一小时累计售出横溪西瓜543箱,实现销售额2.1万元。无锡阳山水蜜桃节通过线上采摘节、专场推介会、音乐节、美食文创展销等方式,拓展桃品牌销售新市场,首场“云采摘”吸引10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期间销售额超过50万元……
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与省文化和旅游厅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江苏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接待游客达1亿人次,综合收入超300亿元,其中,二季度的综合收入是一季度的3倍,同比增长31%。乡村旅游正成为拉动市场消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打造游客放心品牌产品
通过乡村旅游把游客引进来,从而吸引消费只是第一步,农旅文创产品的销售不是一锤子买卖,回头客、游客自发推荐,才是商家们真正愿意看到的结果。为此,许多商家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只要产品质量得到保障,便能事半功倍。
盐城恒北村是全国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产基地,2019年7月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年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因梨闻名的恒北村围绕梨文化打响了乡村旅游名片,同时,恒北村的农副产品品质也在不断提升。“苏翠1号”梨是江苏省农科院的最新品种,去年8月,恒北“苏翠1号”梨获得江苏省第十届“神园杯”优质水果金奖。不久前,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亲自走进直播间带货,一小时就卖出500多箱总价值约两万元的“苏翠1号”。
李晓霞说,恒北村一直以来都注重发挥品牌效应,保护性注册了45个系列175个“恒北品牌”商标。疫情防控期间,恒北村着手设计了30款梨文创商品,以提升梨产业的附加值。
镇江句容市丁庄村不久前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相关负责人张渝俊表示,自从句容市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成立以来,丁庄村对葡萄品牌进行整合,形成区域品牌——“丁庄葡萄”,如今农户想要使用该品牌,从选种到种植再到外包服务等一系列流程,都需要按照合作联社的标准进行,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丁庄葡萄高端品牌的打造。
无锡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认为,品牌效应是让游客吃得安心、买得放心的保障。拥有自身品牌“白塔味道”的白塔村也有着未来发展计划。“一方面白塔村要继续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保证‘白塔味道’的品质,另一方面要加强线上宣传,让‘白塔味道’这一品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欧阳华说。
线上线下搭建展销平台
优质的产品需要借助可靠的平台。据介绍,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开发的“乡村休闲游”APP于今年4月28日上线,目前,平台下载量突破17.5万次,入驻商家超过1500家,已有南京、连云港、无锡等7市开设了地方特色馆。
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表示,要让“乡村休闲游”APP“热”起来,加强宣传引导,吸引更多本地休闲农庄、农业加工企业、农产品营销企业、文创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入驻平台,并结合农业节庆活动的举办,加强与各类媒体平台对接,创新营销推介方式。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宣传教育与文化体育中心主任周振兴表示,“乡村休闲游”APP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省农业农村厅还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在江苏13个市举办农业展会、在江苏国际农展中心打造“江苏东西协作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的方式,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江苏农旅文创产品。
此外,江苏各地积极对接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镇江建成农业电商产业园区,在苏宁易购、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办镇江农产品特色馆,吸引100余种镇江名优农产品入驻;泰州举办“网红”直播助农公益行动,首场直播带货不足1小时,就有12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销售农副产品近1万份;常州武进计划在杭州、嘉兴、南京等地精挑80余家水果热销门店设立阳湖果品直销专柜并将启动线上直播带货专场活动……
为了让当地农民更好地了解、使用线上平台,常州市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等单位举办了多场公益培训班,首场培训班便以电商应用与推广开展专题授课。据悉,目前,培训班仅在常州金坛柚山村就已经举办了两场。柚山村村委工作人员徐淡表示,柚山村已有70多人参加了培训班,以往村民们的农产品大多都是批发商直接批发价采购,而现在村民们自己接触电商平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通成本,对村民来说,也是一个“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