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3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半生清贫初心不改 满腔激情为城塑魂

初见薛继美,他正受人之托创作着新作品——莲花万佛尊,该作品以中国陶瓷琉璃馆青釉莲花尊为原型,高约1.2米,最大直径约50公分,刻有大小佛像近万个。一双充满创造力的手,三两把自制的简易工具,几块陶土,为了能让作品更完美地呈现,薛继美已将自己关在工作室埋头创作了一月有余,“委托人想让我做一个青釉莲花尊的仿制品,被我拒绝了。现在这件作品添加了和平鸽及佛像元素,寓意和平,估计再有个把月就能完工。”为了防止莲花万佛尊出现裂纹,他拿起手边的喷壶轻轻地喷着水,眼神专注,如同面对一个令人疼爱的孩子。

辞掉“铁饭碗” 拥抱雕塑梦

1986年,22岁的薛继美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毕业后进入淄博市园林局,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也正是从那时起,薛继美走上了梦寐以求的雕塑创作路。

“做雕塑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参加工作后,领导对我很支持,让我可以潜心创作。”1986年,薛继美的雕塑处女作《母子鹿》面世,之后几年里,他先后创作了不少雕塑作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8年,他的雕塑作品《光照万家》在中国《城乡建设》杂志封面发表;1992年,作品《神之手》被淄博市政府选做淄博市博物馆建设纪念礼品;1994年,作品《黄河牛》被立在淄博市高青县黄河岸边,至今仍是当地的代表性地标;1999年,他凭借作品《未来纪念碑》被原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

2001年,薛继美辞去公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创业之路道阻且长,各项开支全靠自己承担,“最穷的时候,我连每月1000元的房租都付不起,尽管这样,我从来没后悔过。辞职后我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创作,虽然日子苦了点,但我是‘活着’的。”薛继美回忆道。2016年,薛继美工作室入驻淄博职业学院。2018年,薛继美被淄博职业学院聘为产业教授,解决了房租这一难题,他在雕塑创作之路上奔跑的步伐更加轻松自由。

漫漫逐梦路 悠悠家乡情

淄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曾作为齐国的都城闻名于世。薛继美是地道的淄博人,生于斯,长于斯,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仔细观摩他的作品,不乏齐文化的影子。在薛继美看来,用传统的本地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结合,体现出的是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泱泱齐风》《齐魂》《源》等一系列齐文化主题作品,小到不足一米的雕塑小品,大到几十米的城市雕塑,尺寸、造型迥异,但主旨却相同:展现齐国辉煌历史,弘扬齐文化。

当下,淄博市正在大刀阔斧地转变发展思路,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指出,要努力彰显淄博特色、淄博气质、淄博品质,把现代理念、传统文化、本土元素等充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在薛继美看来,选择合适的地点树立几处雕塑,能够让淄博特色更好地得以彰显,“只有真正了解淄博的文脉历史,才有可能在淄博的多元文化中找出真正属于她的独有魅力,才能体现淄博气质。”

从业三十载 终不忘初心

对于雕塑,薛继美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从业30余年来,薛继美已创作雕塑作品200余件,从最初的草稿设计到最后的成品完工,每一件作品都由他独立设计制作完成。“拒绝复制”“要有文化内涵”……这样的信念,始终融入他的每一件作品中。在他看来,雕塑无外乎就是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元素的组合,造型可以简洁,内涵绝对不能简洁,“每一件作品都要有它的思想,内涵越丰富越好。”薛继美说。

这种偏执,源于他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自信。而这自信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成绩:2006年4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面向全球征集城市雕塑设计方案,薛继美报送的4件作品全部入选;2011年,作品《三人行》在全国80多件作品中突出重围,被济宁市开发区选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薛继美的《天地之声》作品入选,截至目前,这是淄博市第一件也是唯一入选全国美展的陶艺类作品。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当不少同业者因忍受不了寂寞和贫困,早已融入商业化艺术中时,薛继美依旧身处清贫的日子,守护着初心,坚守着艺术信仰。“一个人应该有信仰,虽然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变成现实中的城市雕塑,被人们欣赏、认可,但违背创作意愿的事我不会将就,相信我的作品早晚会实现它的价值。”谈及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薛继美感慨道:“我只是希望孩子们‘吃’到的第一口‘奶’是有内涵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受到更好的艺术熏陶。”

正是因为有了薛继美们这样的坚守,未来能代表淄博的城市雕塑作品才真正可期!

(孙佳 杨玉峰/文 薛继美 供图)

2020-07-0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46419.html 1 半生清贫初心不改 满腔激情为城塑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