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6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黄陵:坚持全域旅游引领发展 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

黄陵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全县森林覆盖率75.5%。这里拥有“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风景如画的4A级旅游景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文化遗存万安禅院石窟、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小石崖革命旧址等各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黄陵县曾获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百强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个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黄陵县坚持全域旅游引领发展,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全面实施“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景城融合,丰富了黄陵县旅游内涵,提升了城市承载功能和品位,实现了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过境地向目的地、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在实践中探索出全域旅游的“黄陵模式”。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9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打造“一把手工程” 形成全域创建大格局

为全面夯实全域旅游创建基础,黄陵县把全域旅游发展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黄陵县委书记担任政委、县长担任总指挥,县级领导包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指挥部;黄陵县委书记任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主任的“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设立6个全域旅游新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全域创建大格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域“旅游融合、宣传营销、规划协调、假日指挥”等旅游重点工作专项协调机制、“1+3+N”旅游综合执法体系,统筹和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问题。

创新政策举措

汇聚全域旅游新合力

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化学者和专家团队组建“大师营”,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西线旅游规划》《东线旅游规划》《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完善。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考核评价及奖惩办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意见》等产业、财税、投资、金融政策文件,成立文化、交通、产业、城市等4家投资公司,连续5年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定制差异化信贷方案;成立延安黄帝文化园区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以奖励机制为引导进行招商融资,规范倾斜旅游用地;撬动社会资本,引进万达集团、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黄帝陵文化园区开发建设;以“土地优惠出让”的股份制形式,招商引资延安旅游集团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的市场机制,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拓展“旅游+”模式

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实施“旅游+文化、体育、农业、扶贫”等战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打造“黄帝文化公园+县城建设发展”景城一体的“旅游+城镇”融合发展模式,建成“中华始祖堂”,通过声光电现代科技模式,解读黄帝故事,提高旅游体验感。通过创作《黄帝颂》歌曲,举办全球华人新年祈福、清明公祭、重阳民祭和“二月二”米龙节、中秋圆梦节、刘家川过大年等系列节会活动,常态化祭祀乐舞演出,让文化融入旅游。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全国首家苹果“京东农场”等落户黄陵县;星级酒店逐年增加、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类型多样;开发黄帝文化系列文创产品,县城美食商业街、刘家川乡村旅游餐饮街丰富游客体验;安沟生态农庄、荣华果业庄园成为采摘体验和生态观光旅游区,翡翠梨、轩辕酒、圣轩果醋、山核桃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深受游客青睐。

推行“支部带头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树立“景区+索洛湾”乡村旅游样板,扶持农户从事旅游经营和服务,将面花、剪纸等非遗资源和旅游融合,使“指尖手艺”成为“指尖经济”,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致富。

完善公共服务

营造品质旅游环境

在黄陵县,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一应俱全,沮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的滨水旅游廊道,让黄陵县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通过国道改造建设,建成核心景区专线,动车高速畅通,距延安机场120公里。优化旅游交通布局,丰富共享、租赁交通模式,打造旅游“快进”“慢游”体系,开设“畅游黄陵”旅游巴士专线,实现火车、动车站、县城间零换乘和A级旅游景区一线贯通,开通全市首条黄帝陵景区低空飞行游览线路;建立了覆盖全县旅游节点的多语种旅游标识体系;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公厕60余座;与全国知名OTA企业合作,为游客提供精准的旅游攻略服务;建成智慧旅游数据中心,乐游黄陵官网、电子商务等平台;开通“黄陵县文化和旅游局”“黄陵旅游”等公众号、“乐游黄陵”客户端等,为游客和企业提供智慧化、个性化旅游服务,全县城区、景区、酒店等涉旅场所实现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

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安全文明旅游

制订《清明公祭典礼标准》《黄陵县森林康养服务标准》《黄陵县户外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农家乐评星、民宿等级评定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实施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开展旅游企业安全诚信考核,完善游客投诉处理机制,推进文明旅游。以开展“2+1+N”城市联创活动为抓手,组织旅游、公安、市场监督、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组建志愿服务、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安全保障、抢险救援能力,打造龙乡志愿者服务品牌,每年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到旅游服务当中,5年来无一起旅游安全重大事故发生。倡导全民说讲普通话,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氛围。

文化融入品牌

提升品牌营销价值

为提升黄帝陵品牌效应,黄陵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旅游营销宣传。依托“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国家公祭活动,展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品牌形象。通过集中推出、打包推介、创意推广等方式,搭建节会平台,打响清明公祭、中秋圆梦、重阳民祭、两岸同祭祖、户外公开赛等节庆活动品牌。推出黄帝赐福旅游大礼包,惠及广大游客;开通网上祭祀,乐舞祭祀演出常态化吸引游客;与周边西部帝王陵、铜黄旅游结成营销合作联盟,共同打造“3小时全域旅游经济圈”;开展“黄帝文化四海行”宣传活动,多次组团赴海外开展海外侨胞同植“侨心林”、两岸青年大祭祖活动,架起了海内外华人凝心聚力的连心桥;建立“黄帝陵全球华文媒体传播协作中心”,举办常态化的“全球黄帝文化论坛”,形成全球华人关注、支持黄陵县建设的共赢机制。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黄陵县将巩固创建成果,推动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发展,努力把黄帝陵打造成“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寻根祭祖之地”,把黄陵县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朝圣地”和文化旅游高地。 (王耀辉)

2020-06-1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9221.html 1 黄陵:坚持全域旅游引领发展 打造“全球华人精神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