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啸
近年来,天津市蓟州区以“旅游+”为引领,坚持全域式布局、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建设,把生态空间做优,把山水特色做足,把旅游价值放大,取得积极成果。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未来,蓟州将继续实施“旅游+”战略,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动 全域打造
2019年,蓟州区接待中外游客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5%。当前,蓟州区基本形成了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高品质景区为核心吸引,以山区、库区、平原广大乡村为拓展空间,以古城、新城、产业园为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蓟州区委、区政府组建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大旅游文化战役指挥部,采取了精准量化、挂牌督战、规定限时等措施。创建“1+3+N”市场监管模式,即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组建1支综合性执法队伍;整合公安、法院、市场监管力量,设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所3支专业执法队伍;组织交通、应急、消防等12个部门,成立旅游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假日旅游协调机制,在旅游旺季协调公安、交通、综合执法等部门和旅游乡镇,安排专人疏导交通、做好服务。
蓟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确定了全面推行“旅游+”,坚持以休闲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文旅、农旅、商旅、工旅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全面融合、产城深度融合、城乡发展融合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从综合规划入手,不断强化旅游业话语权,在区“十三五”规划和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中,把旅游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另一方面,优化旅游布局,以“1+4+3”规划引领旅游发展,聘请专业团队,先后编制了1个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盘山、长城、八仙山、梨木台4个核心景区规划,以及山区、库区、平原3个乡村集聚区专项旅游规划,真正实现了全域化打造。
三场“革命” 提质升级
近年来,蓟州先后投资近14亿元,实施了三场“革命”,促进全区旅游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一是交通革命。2017年建成“津门最美天路”——津围北二线,既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交通拥堵问题,又串联了毛家峪、梨木台、郭家沟、黄崖关等景点,道路两侧的高山、草原、森林、湖泊等也是亮丽风景线。2019年初,京哈铁路蓟州站开通运营。为提升游客满意度,新开通旅游专线十余条,旅游片区实现公交全覆盖。此外,新建提升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驿站和旅游标识,畅达、舒适的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二是厕所革命。新建改造旅游厕所、市政公厕141座,覆盖景区、城区、车站、旅游村和旅游干线沿途。三是数字革命。建成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打造调度指挥、数据分析、官方微信、旅游官网、全景营销、电子分销和乡村旅游入住管理等多个平台,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盘山、长城、梨木台等核心景区建成完备的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蓟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蓟州突出旅游供给,完成了4个国有景区经营企业化改造。依托自然环境和乡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郭家沟、毛家峪、小穿芳峪等一批旅游名村;围绕万亩牡丹园、北方江南、紫云水岸香草园等项目,建成了一批安全放心的“蔬果园”、绿色美丽的“后花园”、乡土风情的“游乐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下大力气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伊甸园、奥悦冰雪等一批高水平旅游综合体。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蓟州区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景区改造提升,引导农家院、旅游村转型提质。据了解,蓟州将发展各具特色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农耕体验、康体养老、运动健身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鼓励经营户餐住分离,结合自身特点实行餐饮、住宿专一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积极引进外来公司,利用村内闲置的老宅或农家院,对村庄进行整体包装,按照精品民宿标准改造升级。
融合发展 巩固成果
2019年12月,英国伊甸园国际业务总负责人西蒙·博莱米一行到天津,与蓟州区政府就相关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西蒙·博莱米表示,蓟州生态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团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在英国的伊甸园历史文化与蓟州历史文化相融合,将伊甸园项目在蓟州发展壮大,充分满足消费者休闲旅游和高端商务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中英伊甸园旅游水镇、盘山童话生态动物园、蓟州奥悦冰雪体育旅游度假小镇、万达城市综合体及文旅项目、黄崖关长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古长城修复……蓟州区计划投资30亿元,启动十余个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更多旅游目的地。
“蓟州区将继续实施‘旅游+’战略,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蓟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淑伶介绍,蓟州将不折不扣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落实落地,启动《蓟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农家院提升改造三年行动,瞄准中高端消费群体,推动供给端迭代升级,发展80至100个高端民宿,打造马伸桥镇西葛岑、穿芳峪镇东水厂2个天津市级文化旅游村。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盘山抗日根据地红色品牌,创建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景点3至5个。申报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建设独乐寺新门区。活化评剧、北少林武术等非遗项目,推动非遗进景区、进乡村,让传统文化迸发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