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5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浙江:“非遗+旅游”绽放独特魅力

□ 本报记者 王新兵

近日,在传统工艺工作站杭州拱墅站(以下简称“拱墅站”),浙江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天竺筷第五代传承人王连道耐心地为市民、游客展示天竺筷的制作工艺。“在工业化和机械化高度普及的当下,一双天竺筷不仅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更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王连道说。

作为拥有21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8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非遗大省,浙江各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亮点纷呈。市民、游客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非遗+旅游”的独特魅力。

丰富游览体验

说起绍兴的传统民俗,国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鲁迅笔下的“祝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绍兴民俗对年轻人来说越来越陌生。好在,绍兴安昌古镇还保有不少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

“祝福”是绍兴传统习俗。每到腊月,安昌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舂糕裹粽、杀鸡宰鹅、买鱼买肉、置办福礼。今年76岁的陈祖恩是绍兴祝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每年腊月他都要将自己那所建于光绪年间的老宅子布置一番,在此进行祝福仪式,遇上对仪式特别感兴趣的游客,他还会为游客仔细讲解,或带着他们到家里转转。

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守住非遗项目、提升旅游体验,柯桥区文化和旅游、非遗保护等部门每年拨发专用资金举办春节、端午、七夕、中秋等主题民俗活动,并组织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在此期间展示展演,还在古镇内单独设立了非遗手工长廊,邀请老行当、老手艺、老工匠活态展示传统技艺,这两年逐步打响了“越地风情古镇,水乡年味家园”这一“非遗+旅游”品牌。

“一个传统村落既要有外在的‘形’,又要有内在的‘神’。非遗就是活态的传统文化,是‘神’的部分。”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余杭区边塑“形”边聚“神”,开发设计了古镇蚕乡之旅、笛声悠悠之旅、匠心手作之旅、茶艺品嗟之旅、乡愁寻根之旅、旧园新潮之旅等6条非遗旅游线路,使非遗与乡村生活和旅游体验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

带动致富增收

灌腊肠是安昌古镇的传统。走在街河边,随处可见现场灌制腊肠的店铺,备料、制作、晾晒,所有流程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客面前。

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昌的传统灌腊肠工艺独特,别有风味,深受游客喜爱。这根小小的腊肠不仅守住了老味道,更打开了旅游消费市场。据统计,古镇现有7家腊肠生产企业和50余家自制自售经营户,腊肠年均销量达30万公斤以上,产值2100万元,极大带动了古镇居民致富增收。

去年以来,拱墅站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文化创意,把保护传承传统工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拓展非遗产品市场、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形成了传统工艺工作站城市非遗扶贫的拱墅模式。据统计,2019年,拱墅站共发掘20多项非遗产品,为约2000位贫困百姓增加1000万余元收益。

此外,拱墅站还充分利用非遗展示平台,带动非遗传承人实现增收。2020年春节,拱墅站联合中华老字号杭州知味观打造国潮线下体验店,在杭州大厦等杭州商业中心街区中植入非遗项目,受到游客欢迎。“许多市民、游客在现场体验传统的木版年画拓印技艺,仅元旦一个晚上便印了千张有余。不少人体验之后意犹未尽,又购买了木刻体验包,准备深度体验这一悠久技艺的乐趣。”拱墅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振产业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素有“禅茶文化摇篮”的美誉,是茶圣陆羽煮茶论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径山茶是余杭文化的一片“金叶子”。

近年来,通过举办中国茶圣节、开展中日韩茶文化交流、推进大径山国家乡村公园建设等,径山茶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径山茶品牌价值达23.56亿元,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

不仅是茶叶,余杭各类非遗项目也正呈“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据悉,余杭区打造的“From余杭”品牌将“余杭纸伞”这一传统工艺进行创新设计研发,并将成果在米兰设计周展出,获得设计界最高奖项“红点至尊奖”。受此影响,楠宋瓷业、双枪竹筷等众多区内企业也积极参与到“From余杭”计划中。

“台州市椒江区非遗保护传承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近年来,椒江依靠社会投资,已建成台绣艺术馆、台州刺绣博物馆、同康酒文化博物馆等非遗项目展示展览场所。然而,这些非遗项目很难实现集聚,产生效应相对有限。”椒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解决上述难题,从2017年底开始,台州市道台里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原来道台里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街区延伸,对椒江白云街道辖区内的废旧房屋进行改造,打造了非遗一条街,引进玻璃吹制技艺、椒江泥塑、花艺、剪纸、翻簧竹雕等非遗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访,产生了大批销售订单,产业聚合效益逐步凸显。为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相关产业链发展,椒江区还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

据史书记载,温州市平阳县鸣山村始建于东晋年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落。国家级非遗温州鼓词、平阳木偶戏,省级非遗平阳太平钿剪纸、平阳童谣、平阳卖技、平阳吹打等,在村里内相映成趣。

2016年以来,鸣山村被纳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月亮工程”重点村,当地各级政府不仅加大对该村的财政投入,还对进驻鸣山村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工作室给予减免两至三年租金的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非遗一条街,同时引进民宿、餐饮等配套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2020-06-15 王新兵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9175.html 1 浙江:“非遗+旅游”绽放独特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