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刚 本报记者 李志刚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韭菜坪附近的中营村村民唐兴荣,瞅准当地旅游发展潜力,贷款购买设备、改造房屋,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野里人家”,年营收已达20多万元。
唐兴荣是韭菜坪景区周边村民依托旅游致富的典型之一。韭菜坪景区位于贵州乌蒙山腹地,有“万亩紫韭花,盛开黔云端”奇景,2015年左右进入开发热潮。赫章县政府把景区周边村落作为旅游服务点来打造,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景区游玩、在村里消费。
2018年,贵州省设立了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以“政府基金+金融机构贷款”“投贷联动”的模式支持全省绿色扶贫产业发展,旅游业获得重点支持,旅游发展条件较好的赫章县成为扶持对象之一。
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积极配合“投贷联动”行动,成立金融扶贫突击队,深入赫章县韭菜坪景区等地,提供上门服务。农行金融扶贫突击队组建了多个专项小组,分头行动,深入旅游项目实地考察,与当地政府部门及项目业主座谈交流,开展金融扶贫方案设计及调查评估工作。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还为韭菜坪景区设立信贷绿色通道,并给予基准利率下浮优惠。截至2020年3月末,中国农业银行累计向韭菜坪景区发放贷款2.15亿元,撬动政府基金3225万元,有力支持了景区观光车轨道和车站、自驾道路、服务区、空中缆车等项目建设。
乡村旅游经营户融资难是很多旅游村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韭菜坪景区周边的丫都、中寨、营盘、铁柱等旅游村寨也曾面临这类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强合作,于2019年7月联合下发《关于推广“乡村旅游e贷”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出免抵押、利率低、放款快的“乡村旅游e贷”产品,有效满足广大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融资需求。同时,双方还建立每月定期沟通机制,通过数据共享、建立项目库、联合开展工作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已通过“乡村旅游e贷”为在韭菜坪景区内及周边50户乡村旅游经营户发放贷款1000余万元,有效助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随着韭菜坪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当地农户纷纷创办民宿,罗倩就是其中之一。她的花海客栈生意红火。为了抓住机遇扩大经营,罗倩向当地农行提出了贷款申请。当地中国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获悉其需求后,立即派人现场考察、办理。仅1天时间,罗倩就收到了30万元贷款。罗倩说:“‘乡村旅游e贷’最大的好处是办得快、利率低。这个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韭菜坪景区周边养殖户祝学军,在当地政府部门协调安排下,在景区内高山草原上饲养牛羊,营造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和谐美景,并通过销售牛羊获得增收。鉴于前期经营效果较好,祝学军决定贷款扩大经营,他从政府部门获悉中国农业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旅游相关优惠措施后,向当地农行申请了“乡村旅游e贷”,顺利获得10万元贷款。目前,他正谋划增加更多旅游相关经营项目。
韭菜坪景区周边村民马慧,拥有制作民族特色美食的手艺,看到景区发展迅速、游客增多,决定在景区开一家餐馆,利用当地产的牛羊肉制作游客喜爱的菜品。她通过中国农业银行“乡村旅游e贷”平台获得20万元贷款,作为餐馆装修和启动资金,餐馆开业后营收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金融支持让很多农户获得创业启动资金,踏上了旅游致富路。以韭菜坪景区周边的中营村为例,惠农贷款让很多农户获得了创业资金、顺利开展旅游经营,该村年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5600元涨到了2019年的1.8万元以上。截至目前,赫章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为5200人,旅游发展直接或间接带动25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万余人实现增收。
赫章县金融助力乡村旅游的案例还有很多。当前,当地农行正通过多种方式助力韭菜坪景区和农户应对疫情造成的影响、共克时艰。
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春雷表示,下一步,中国农业银行将加强与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特别是针对疫情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全力保障乡村旅游企业和经营户的金融需求。一是足额保障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民宿、旅游商品开发等项目贷款需求,对相关文旅企业和乡村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执行授权范围内的最优贷款利率,简化流程,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限时办结客户贷款需求。二是做好金融综合服务,积极了解企业及经营户受疫情影响情况,通过延长到期日、展期、重新约期、调整利息、适当调整还款计划、补充流动性等方式,助力乡村旅游业复工复产,确保企业及经营户正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