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小鹿
春天去纽约,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到“明轩”。
《局部》第二季里,陈丹青提到上世纪70年代末,大都会得到一批中国明代家具,为如何在馆里摆放伤透了脑筋。后来,听从大陆园林专家陈从周的建议,在大都会馆内二楼,复制了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易名“明轩”,作为家具摆放的背景环境。
芭蕉叠石,亭台楼阁,明轩是苏州园林的小小缩影。置身明轩,完全感觉不到是在纽约,恍然以为来到了姑苏。
姑苏这座城,现存60多所园林,乍一看,样子差不多,其实各有各的特色。比如,沧浪亭是最古老的园林,拙政园面积最大,可园是唯一的书院园林,网师园是中型宅园代表,环秀山庄则以假山堆叠奇巧著称……
我去过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这几个比较大的园林名声在外,不可避免游客也多。如今,越来越喜安静,更中意流连于小而美的园林,选择特别之时前往,往往就能收获一段美好的苏式慢时光。
某个周末,去苏州听一场浸入式园林版昆曲,夜宿一间“明式书斋”风格的民宿。次日清晨,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醒来。一场微雨,打湿了平江路的青石板。遂临时起兴,去 “糖粥铺子”喝碗甜糖粥,然后步行去耦园。
耦园距离平江路不远,步行大约十几分钟即到。它坐落在一条运河边上,三面环水,一面沿街,尽显姑苏“人家尽枕河”的特色。
耦园的英文译法是:The Couple’s Garden Retreat。清初湖州人氏沈秉成携妻归隐于此,耦园有佳偶。“耦”字通“偶”。
选择雨天游耦园,在我看来绝对是明智之举。一场雨水止住了大多数游客的脚步,以至我去的时候,整座园林只有我一个游客,奢侈得不得了。
撑着雨伞,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我用足迹细细丈量了整座园林。望月亭、藏书楼、载酒堂……一宅两园,湖石青山,峰峦绝壁,幽雅安静。
耦园里有一个小戏园子,去的时候正巧遇上评弹表演。于是点了杯茶水,笃悠悠收伞听评弹,管外面风雨飘摇。听不懂唱词也没关系,琵琶三弦丝丝入扣的韵味还是能让人为此倾倒,百转千回,恍如隔世,耦园深处这一段柔软的时光深深令我陶醉。
离别耦园之时,我买下了两册手工线装笔记本,盖上园林造型的耦园园章,古意盎然,一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