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孟萍)新年伊始,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群众艺术馆组织非遗小分队分赴大化瑶族自治县、天等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昭平县等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展演慰问活动,为各族群众送上新春的问候和祝福。
1月7日晚上,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达吽瑶族风情小镇里人如潮涌,一台名为《壮美广西多彩非遗》的晚会拉开了广西“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新春惠民活动的序幕。雄浑的壮族马骨胡独奏、幽默诙谐的瑶族《笑酒》、壮族舞蹈《打扁担》、彩调《王三打鸟》、京族独弦琴、侗族琵琶歌等一个个富有非遗内涵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晚会上的有奖问答环节,奖品是龟苓膏、辣椒酱、腐乳、粽子等广西各地非遗产品,吸引了许多观众参与互动。
新春文化惠民活动除了文艺晚会,还有非遗项目展示、非遗旅游商品展销等丰富的配套内容,可谓好看、好吃、好玩,还能带回家。如在大化县笔者看到,县博物馆设置了非遗展示的专门展厅;在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里的年货节上,旱藕粉、火麻油、七百弄土鸡等当地土特产琳琅满目;在“五彩瑶艺”公司,年轻的老板小蓝姑娘接待着一波波顾客。小蓝去年毕业后返乡创业,带领着七八位贫困户姐妹设计生产各种瑶族服饰和瑶族福娃,既传承了瑶族非遗文化,又开拓了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