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3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贵州:大交通“带旺”大旅游

□ 龙配城

“贵阳至成都最快2小时58分到达。”

“早上玩青岩古镇,下午看国宝熊猫。”

“一天之内,贵阳肠旺面和成都火锅都可吃到了!”

新年伊始,贵州人的朋友圈被同一件事轮番刷屏——成贵高铁全线通车运营。“玩”与“吃”成为大家对这条高铁开通讨论的热门话题。

成贵高铁途径云、贵、川三省,串联着四川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峨眉山、乐山和贵州织金洞、百里杜鹃、青岩古镇等著名旅游景区景点,形成了川黔“快旅漫游”商旅圈,为川黔两省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供新契机,是大交通助力大旅游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贵州着力高铁、高速、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交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巩固,“快旅漫游”旅游交通网形成,贵州旅游因交通而发展更“旺”。

快进漫游 完善交通网络

“飞机、高速、高铁,各类交通工具随意选择,便捷顺畅。”元旦前后,重庆游客穆语嫣女士和朋友乘坐黔渝快铁到贵阳,打卡青岩古镇,又租车自驾前往安顺游玩龙宫和黄果树两个景区。“还去了几个乡村旅游点,两三天玩了那么多景区,有点意外。”

贵州是山的王国,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无三尺平”是贵州地貌的形象描述。山孕育了贵州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然而,特殊地质也致使贵州长期交通落后,严重制约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为有效提升贵州的可进入性,助推旅游业发展,贵州在交通设施建设上卯足力气、下足功夫,先后编制了《贵州省道路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等,明确提出交通建设要发挥对“大旅游”“大生态”“大扶贫”等战略的支撑作用。

通过科学规划,贵州以超常速度建立和完善了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发展等齐头并进。目前,贵州已形成“一枢十支”的机场布局,贵阳龙洞堡机场开通至旧金山、洛杉矶、莫斯科、米兰、巴黎、墨尔本等200余条洲际航线,实现省会城市航点全覆盖。2015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2019年贵州高速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高速公路综合密度全国第一;贵广、沪昆、黔渝、成贵等快铁、高铁陆续开通运营,高铁直达北、上、广、深、香港等主要城市,全面融入“7小时高铁经济圈”。2019年,贵州农村道路修缮圆满收官,全省3.99万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现100%通畅。

多措并举,打通了贵州旅游交通网络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快进漫游”的旅游交通网形成。

如今,贵州高铁已通达全省主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全省所有5A级和主要的3A、4A级以上景区实现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系统,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发展。据统计,2019年贵州接待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均增长30%以上。

交旅融合 激活发展引擎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要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艇旅游、低空飞行等发展。

近年来,贵州围绕“旅游+”,依托日益完善的旅游交通网,不断践行“交通+旅游”发展模式,成效凸显,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铁游贵州”主题游备受游客青睐。随着贵州多条高铁路线的开通运营,贵州逐渐摸索实践“旅游+高铁”模式。2019年7月12日,贵州景区高铁直达旅游专列首发,自西向东依次串联了黄果树瀑布、龙宫、青岩古镇、西江千户苗寨、朱砂古镇、梵净山等贵州知名景区。这是国内首条景区高铁直达专列,一趟高铁可游多个景点。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通车运营,途径织金洞、百里杜鹃等斐名中外的景区,进一步推动贵州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交旅融合发展重塑贵州旅游业态。近年来,在交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贵州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旅游业态。镇远古城内,每天推出活态文化演出节目,再现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水路大都会的水运繁华;遵义赤水河谷红色旅游骑行线路美景不断、文化浓郁;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热气球飞行以全新视角俯瞰万峰林,望谟新屯、六枝牂牁江等地可体验滑翔伞;六枝318浪哨缘房车营地、荔波茂兰国际汽车营地、息烽国际汽车露营基地等自驾车、房车营地吸引诸多游客前往休闲度假。

同时,贵州大力开发旅游交通产品,依托快速交通优化旅游产品业态布局,把景点连成线路,线路建成产品,以“车窗风景线·多彩贵州游”为主题,加快开发提升“快旅慢游”产品体系,形成了覆盖全省、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休闲度假精品线路,让游客尽享多彩贵州之美。

科技支撑 旅途便捷顺畅

“我们本来打算去荔波小七孔,路途中听到广播说该条路线车流量和客流量都比较大,及时改道去了周边景区。”去年国庆假期,贵阳市民王先生带着孩子去玩。“幸好及时得知路况,不然这趟会少玩不少景点。”

每当小长假来临,贵州相关部门便通过大数据对旅游目的地和出行路线进行评估预测,提前通过网站、新媒体等渠道发布人流和车流量多的景区景点,并科学进行规划引流。在节假日期间,利用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和景区实时情况,并给出合适的换行路线及替代景区,防止游客长时间拥堵在路上、景区,有效提升旅游满意度。

“通过扫描二维码,解决了线路选择和购票分散的问题。”去年7月底,四川曹女士和男友乘坐景区高铁直达专列游贵州,上车后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便知晓车票信息,省去了取票和排队环节,觉得非常智能和方便。

近年来,贵州智慧绿色交通建设向纵深推进。1月11日,2020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工作会召开,会上公布,2019年贵州9个市(州)中心城区、20余个县(市、区)实现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道路客运省际、市际、县际班线联网售票覆盖率提高到34.5%,贵阳地铁1号线及BRT车站闸机实现5G刷脸识别支付,高速公路服务区非现金支付覆盖率达80%以上,新开通收费站通行费快捷支付覆盖率达100%。智慧交通为游客畅游贵州“保驾护航”。

快进贵州,漫游全境。曾经“交通闭塞”的标签已被成功摘下,“高速平原”的新形象展示在人们眼前。千山万壑依然在,“黔路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而贵州旅游产业也依托着通江达海的便捷交通“高速飞驰”。

2020-01-2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4040.html 1 贵州:大交通“带旺”大旅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