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芙蓉
1月5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在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中,2019年的恩施旅游表现抢眼: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恩施市跻身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州游客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年接待游客7117万人次,增长1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0亿元,增长14.3%……
恩施州位于湖北西南部,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自治州。这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少数民族聚居,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恩施州抢抓发展机遇,后劲勃发,文化旅游产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湖北文旅最亮眼的新星。
转型发展 产业更兴旺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恩施州委确定的绿色发展的“四大产业集群”之首。近年来,恩施州通过融合发展、品质发展、区域化发展、国际化发展,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
恩施州出台了《加快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全州的旅游招商、旅游项目、旅游建设由州级统一审批,有效地避免了旅游资源的低门槛进入、旅游招商的低水平建设和各县市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形成了全州上下一盘棋的科学开发局面。在此基础上,对以前多年以来各县市已经审批、正在建设的旅游项目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实行“四个一批”的处置办法,即提升达标一批、建设完善一批、融合优化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使全州旅游项目更加健康、旅游产品更加优秀、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更加提高。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恩施州通过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交旅融合等方式,打造景观养眼的新恩施、硒茶养口的新恩施、美食养胃的新恩施、运动养生的新恩施、宜居养生的新恩施、文化养心的新恩施,“六养”恩施使该州旅游从过去单一的观光型,走向以观光为主体,兼容康养、度假、避暑、运动、休闲、大健康的一个综合旅游目的地。
目前,恩施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经有了突破,成功创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北省文旅厅专门推广恩施州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主要负责人还发表署名文章《湖北发展全域旅游的恩施样本》在湖北省机关刊物上发表。
2019年,恩施州接待游客7117万人次,增长1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0亿元,增长14.3%,这是在2018年和2017年都以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连续地高速增长。随着恩施州交通网络地不断延伸,旅游客源的半径已逐步扩展到国内的远程市场和国际游客。
全域旅游 助力扶贫攻坚
恩施州将全域旅游置于脱贫攻坚的大局当中,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全民共建为重点,以全民共享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破解全域贫困的新路子。
恩施州恩施市着力培育大型规模化旅游企业,坚持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群众、发展一个旅游企业带动一批贫困户。各旅游企业利用流转土地、吸纳就业、农副产品代销、提供商铺、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助力精准扶贫。
恩施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拉动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将乡村旅游与易地扶贫搬迁、传统村落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相结合,将民居、民俗和特色产业规划打造成景观带和体验带。
2019年,恩施州“旅游+扶贫”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案例,也进入了湖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恩施州实现景区品质再提升,增加景区的扶贫带动力;民宿再提质,增强民宿的扶贫带动力;康养休闲再提速,增强康养旅游的扶贫带动力;在恩(恩施州)杭(杭州市)协作上再提效,增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带动力。
深度融合 促高质量发展
2019年,恩施州实施机构改革,州文化和旅游局成立。在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该州着力抓好“五度空间”,即在融合的认识上提高度、在融合的要素上扩广度、在融合的产品上挖深度、在融合的市场上炒热度、在融合的工作上加力度,使全州文化更有活力、更有张力,旅游更有魅力、更有底蕴,使恩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更有实力。
“文化和旅游融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福先深有感触地说。
2020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成景区、文化进景区”行动计划,推动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拓展延伸,不断提升恩施旅游吸引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