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浙江杭州湘湖旅游度假区也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金三角”。该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湘湖在管理方面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在服务形象方面对景区内企业的标识、服装等统一管理,在提升方面全面优化景区道路交通、开展文旅融合、打造新景群。下一步,将积极落实《办法》,完善管理服务,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把管理、提升、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动态评价成常态
自2015年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出以来,我国在度假区建设和管理上积累了经验。此次《办法》出台也是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对于如何更好落实《办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景观学系副主任邬东璠认为,正确理解《办法》的导向才能上下同心、落实到位。一是高质引领、百花齐放的管理导向,文化和旅游部聚焦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各省侧重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二是底线管理与关键问题引导管理,在土地合规、经营合法方面明确底线,对一些度假区重建设轻经营少内容的问题提出基本管理要求;三是以人为本、结果管理,以游客满意为基本要求,以暗访、复核等手段动态评价;四是品牌管理,强调品牌形象要求,体现对度假区品牌的统一塑造和推广导向。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刘爱利副教授表示,与2015年发布的旧办法相比,此次出台的《办法》强调了申报基本条件、基本流程、申报材料内容及动态管理机制。各地在具体执行中要注意,拟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是已经建设相对成熟完善的旅游度假区,认定过程中不再给予特定期限的创建期。《办法》将彻底改变原有度假区“先批后建”的经济开发区模式,转向“先建后评”模式。动态复核有进有出将成度假区管理常态,各地要在度假环境与氛围营造、度假产品开发与设施配套、度假服务与管理提升、度假品牌及形象营造等方面下更大力气。
(采访组成员:李志刚 靳畅 袁婷婷 执笔:李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