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1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反向春运”行稳致远 需要政策和服务加码

在“反向春运”逐渐成为一种需求的情况下,有关部门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反向春运”助力

□ 吴学安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公布的《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要求,做好电子客票试点推广等工作,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鼓励“反向春运”。

2020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日趋白热化。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可能会大幅增加。在进城旅游过年“反向春运”热潮带动下,北京、上海、广州等以往春节“空城”的人气今年有望回升。

“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近两年,这种“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这种操作其实早已有之,只是近年颇有流行之势,受关注度陡然提高。

离乡民众集中回家过春节的刚性需求,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春运现象。但由于春运期间返乡客流量过于集中,回家之路充满艰难。如今选择“反向春运”和“反向团圆”过年的人群大幅增加,且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反向春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有共同的驱动力量。如今,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人已在城市买房扎根定居,成为新市民,将身在农村或异地城市的父母接到居住地“反向过年”,顺理成章。对他们来说,选择“反向过年”,既可节省春节支出,也能避免旅途劳累,不啻为一种豁达与智慧的选择。

随着春节旅游持续升温,过去团圆、尽孝体现在“常回家看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则让父母多出来走走,追求舒适,强调体验。在“反向春运”逐渐成为一种需求的情况下,有关部门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反向春运”助力。一方面,当地政府和用人单位要营造欢迎外来工留下过年的亲情氛围,让来过年的老人感受与家乡不同的年味,安排好春节期间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提高铁路、公路等公共交通的运力,推出反向折扣票,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加入“反向春运”,既提高客运上座率和利润,又能减轻春运压力。铁路部门要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让人们出行更便捷、更顺畅、更舒心。

毋庸置疑,“反向春运”与近年来人们选择酒店吃年夜饭、春节出游等一样,是对传统过年方式的一种解构,其背后是观念的变化,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有利于减轻春运压力、缓解城市用工荒。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2020-01-01 在“反向春运”逐渐成为一种需求的情况下,有关部门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反向春运”助力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3216.html 1 “反向春运”行稳致远 需要政策和服务加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