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目湖将围绕“532”发展战略,锚定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愿景,落实溧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天目湖要在文旅融合巩固突破年中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的要求,争创“五个标杆”。

争创全域旅游的标杆

坚持把全域旅游打造成天目湖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致力让“到天目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走向世界。一是让旅游更有“诗意”。以方所文化村首店等高品质项目为切入点,建设天目湖焦尾琴大道文旅产业带。以梅岭玉文化为基底,争创国家级地质文化(村)镇。以玉枝茶文化中心、白茶小镇综合接待中心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茶文化产业。二是让形象更“精致”。以旅游美学的标准,赋予公共空间艺术品位,精致化推进度假区内的集镇建筑改造、乡村环境提升、美意田园建设;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积极打造智能景区和智慧旅游系统,努力营造处处是景、智慧相伴、产镇融合的整体环境。三是让文化走向“远方”。精心策划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成立30年系列推广活动,发布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形象标志系统。开展国际生态艺术节、“不负青山:世界湖泊山地文旅生态大会”等活动,强化国内国际文旅交流。积极引入国际品牌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塑造天目湖国际品牌形象。

争创乡村建设的标杆

坚持把乡村建设打造成天目湖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让生活、工作和来到乡村的人既体面又有未来。一方面,打响特色田园品牌。分步推进桂林村、周院村等村庄建设,打造集民宿、美食、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未来乡村。通过建设微景观、敞开式主题公园,配套自行车道和慢行步道,改造湖区周边山体林相等,构建品质更佳的镇村共建共享大格局。高水平建设南钱草莓园项目,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打造采摘、科普、集市、休闲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另一方面,打响夜间消费品牌。以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对牌楼特色商业街区、山水园、景詹沙河大桥、环湖东路等湖区核心区重点发力进行规划打造,进一步营造夜间经济氛围。同时,以“桂小星”文创IP为主轴,加大外宣力度,全方位营造青春不夜村的活力形象。

争创产业集群的标杆

坚持把产业集群打造成天目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力以赴打牢未来转型跨越的基础。瞄准华侨城、中青旅等头部企业以及本地规模旅游投资企业,重点引进吸引力强、业态新、影响力大的文旅综合体项目。同时,招引国际度假业态和文化IP,在演绎综合体、文旅特色街区上求突破。围绕建设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会客厅角色的定位,加快引导主题娱乐类项目、数字经济、创意产业等集聚。发挥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自然教育、生态研学等旅游度假产品。瞄准当下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和关注领域,主动进行精准的业态导入。

争创公园城市的标杆

坚持把公园城市打造成天目湖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向往,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放大“山”的优势。全面推进中国白茶小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地质文化村(镇)、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国家对台交流基地创建,力争各项工作“全市在前列、全省有示范、全国有影响”。二是放大“水”的优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探索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加快建设绿色低碳行动地区示范。推动建设具有“多级净化”功能的生态安全示范区,不断提升湿地公园游憩和美学功能。三是放大“镇”的优势。加快集镇整体面貌提升,通过西干渠生态景观化改造、街区绿植优化、精品街道建设,努力塑造更优美的库区、更靓丽的景区和更洁净的镇区。

争创区域协作的标杆

坚持把区域协作打造成天目湖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表达,不断提高天目湖在长三角生态创新城市中的应有地位。一方面继续深化“一地六县”合作。做好产业共赢文章,在乡村旅游、茶业科技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争创示范性项目。做好生态共护文章,加快探索苏皖生态保护合作机制,在矿区管理、青虾养殖和生活污水等方面建立通报、对接和协同管理办法。加快商定跨界水质考核的标准,形成生态补偿与协同共治机制。另一方面,深化教育康养区域合作。加快建设天目湖文旅教育培训中心,同时紧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联系,争取与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开展合作办学上寻得突破,促进各地人才的双向流动,进一步激活天目湖的发展潜力。

未来,天目湖将继续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艰苦创业勇担当、乘风破浪敢为先,以一流的目标和干劲创造一流的业绩,勇当溧阳绿色现代化最美支点,为高质量探索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而努力奋斗,为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溧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