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北朝、隋代,在民族大融合的旋涡中,在中土文化与域外文化激荡的声浪中,孕育并铸就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北朝、隋代的石窟天井图案内容之丰富、风格之多彩,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提供了丰富素材。

进入隋代时期,天井图案开始呈现出华丽奔放的艺术特点,其多元化的风格和多层次的色彩也使得图案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鉴于这一时期莫高窟天井图案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表现,在当前中西文化融合与创新的背景下,分析莫高窟天井图案内容的审美与艺术特征,不仅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与艺术表达形式,还为研究我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现阶段中国装饰纹样的发展创新提供借鉴。

河西走廊残存不少北凉、北朝石窟遗迹,其中,敦煌莫高窟还保存着大量隋代石窟遗迹,天井图案保存较好的石窟也主要集中于此。适应于河西走廊砂岩地质结构,其石窟天井图案基本采用绘画形式表现。隋代莫高窟天井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中,四角叠涩天井图案与方形平行叠涩天井图案,前者为北朝时期普遍存在的形式,直至隋代呈现连续发展的过程;后者在隋代出现并流行,盛于唐宋,延续至西夏。天井指石窟整个窟顶部分,而本稿取材天井图案,只限于窟顶的四角叠涩与方形平行叠涩部分,即藻井图案。

天井图案造型内容

莲花。隋代石窟天井中心莲花,通常表现为单瓣形式。根据花瓣形状,可分为U形莲瓣、具象莲瓣两种,以具象莲花居多。具象莲瓣,隋代出现并流行,唐代依然存在。其中,第406窟天井莲花表现双层莲瓣,内层颜色浅淡,外层施重彩。隋代具象莲花受到了中原北方石窟天井莲花较大的影响,莲瓣形状比较写实。其中,第398窟为单层莲瓣边缘颜色偏重,突出了花瓣的厚度感。具象莲花在中原北方北魏中期洞窟中已经出现,其后一直流行,莫高窟具象莲瓣表现推测由此而来。

飞天。佛教美术因飞天的出现,变得缤纷绚丽、回味无穷。在印度本土及西北印度,飞天或为普通人形,或作出生羽翼的人形,出现频率不高,造型亦显得单调。即使在西域,数量依然十分有限,似乎没有引发佛教美术制作者多大的兴致。然而,飞天一经进入汉文化地区,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激起艺匠们高昂的创作热情,成为佛教美术的一大景观。飞天的形象在石窟天井中,或弹奏乐器,或捧持供物飞翔空中,带来盎然生机。莫高窟早中期石窟的飞天还带着浓郁的西域情调,北魏晚期后,潇洒飘逸的中原式飞天风靡开来。隋朝时期,如第305窟、第420窟、第401窟、第407窟等,天井飞天变得丰富多彩、如幻如梦,正是中西文化融合与创新的体现。

忍冬纹。忍冬是从西域传来的植物纹样,5世纪末叶至6世纪末叶一度风行,成为这个时期美术的本质要素。忍冬之所以能够广泛地被人们接受,作为支撑的实际是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理念。如隋代第314窟、第315窟、第397窟、第405窟天井中的忍冬纹叶片修长,曲线多变。忍冬作为填充纹样围绕中心莲花组成井心内容,使画面更加丰富、飘逸。在发展中,纹样与莲花、蔓草乃至云气纹样混淆,形成俊秀飘逸、若草若云的造型。忍冬纹样盛行的年代,恰与陆探微“秀骨清像”审美情趣风行时间重合,绝非偶然。忍冬纹清秀、流畅、高雅的形姿,正是瘦韧、洒脱时代风骨的体现。

天井图案色彩搭配

隋代莫高窟天井图案的色彩搭配与北朝相比,最显著变化是暖色的比例逐渐减少,冷色的比例显著增加。图案多采用石青、石绿等冷色,而土红、土黄等暖色多以点缀色来调节画面,同时用少量土红或深赭和白色来平衡画面色彩饱和度,冷暖色调的平衡统一会给人和谐稳定的感觉。以隋代第397窟天井图案为例,整体画面表现蓝绿色调,但井心忍冬纹以及圈状联珠、垂鳞纹边带中点缀土红色,莲花中心三兔纹与四角转折处联珠条带点缀白色,让画面在统一中有对比、变化。此外,隋代天井图案设色呈现出更丰富的趋势,颜色多采用晕染法进行多层次渐变,增强了图案的色彩表现力与造型的立体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层次。

天井图案构图形式

在构图形式上,天井图案追求对称与动静的美感。对称是一种镜像现象,是指以一个点或轴为中心,两边用同样的形式呈现出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会给人带来一种庄严且优雅的视觉美感。如莫高窟第392窟天井中双龙莲花,是以天井中心为纵轴,将十二瓣莲花均匀分成左右各六瓣,莲花两侧的舞龙两两相对,呈镜像对称,给人一种稳定、秩序但又不失生动的感觉。

同时,莫高窟天井图案中也充分体现了动与静的美感。艺匠们利用视觉特点对图案元素进行了巧妙构思设计,让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动态的感觉。天井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兔纹,就很好地诠释了动与静的状态变化。三兔纹在莫高窟隋代第一期第305窟天井井心中已出现,还有第383窟、第397窟、第406窟、第407窟、第420窟等。天井莲花中央绘有三只逆时针追逐的兔子,三只兔子头部集中于莲花花心中央位置,形成三点。三兔本有六耳,六耳双双相叠成三耳,构成等边三角形,三耳相连且共用,构思设计异常巧妙。连耳三兔头在内腿在外,呈环形排列,每只兔子前腿奔后腿蹬,你追我跑,循环往复,永不止息,却又无法超越,动感十足。

隋代个别洞窟天井莲心表现旋形叶瓣纹,亦具有较强的动感。如第398窟莲心作八分式四色旋形叶瓣纹;第380窟莲心内层绘一交脚坐肩挎帔帛的天人,外层也作十分式三色旋形叶瓣纹。

结语

莫高窟处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点上,北朝偏早时间西域文化影响显著,偏晚时间中原文化影响力加强。敦煌一地尽管于5世纪中叶并入北魏版图,但处在汉文化边陲之地,又为华戎所交之都会,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系统且稳定的敦煌美术。天井图案自北凉出现以来能够一直持续到隋代,可能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再者,敦煌及中原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发达,与当时北传佛教重视修行实践的情况分不开。在石窟中按一定思维逻辑雕塑绘画各种佛教内容,天井图案亦服务于这种需要,甚至说成为主题图像的一部分。莫高窟天井图案内容,不仅蕴含特定的佛教思想观念,还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反映了浓郁地域文化氛围,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提供了丰富素材。

(李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中国传统图案。)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石窟天井图案研究”(21B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