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要以满足、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为导向,破除传统旅行社“批量化”“模式化”“薄利多销”思维,围绕新发展格局下新消费群体新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适配性强的旅游产品

2023年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势头,居民出行意愿强烈。游客的流动有助于市场快速复苏,然而,从旅行社产品市场需求来看,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旅游消费主力人群,自由行碎片化旅游产品备受推崇。旅行社曾经赖以生存的包价旅游市场正在进入调整期,即使那些被贴上错峰老年团、旺季亲子团标签的产品,也没有受到足够的市场认可。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旅行习惯、消费理念快速更迭,旅游相关产业链渠道、供应商、组织机构等需要重组重构重建重设。那些没有随着市场复苏迎来业务量有效增长的旅行社业者应清醒地意识到,除了等待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持续向好外,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旅行社业务进行重构与升级。

当前,公众出游和追求休闲生活的热情不减,且年轻化客群逐步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动力,随之催生了旅游消费观念和旅行方式,“性价比、在地氛围、情绪价值”等成为关键词。旅游的本质没有真正改变,依然是怎么让旅游者玩得开心,跟团游也好、自由行也罢,想做旅游生意就需要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社交化赋能回归服务的本质。传统旅行社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服务。旅行社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持续打磨产品,提升服务品质。积极应用社交化营销工具,争取传播度、关注度与旅游者口碑,做好品牌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应坚持“服务才是品牌宣传最好的支撑”理念,在旅游者行前、行中和行后分别做好沟通,提供必要的实时性咨询与服务,以了解旅游者的亲历感受,化解旅游者的疑问甚至投诉行为,补救服务过失。这有助于优化产品,优化流程,完善服务,完善供应链,发现市场机会,提高旅游体验。

提升文化内涵升级旅游产品。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旅行社企业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把文化符号、文化内容,特别是文化IP和故事融入旅游产品之中,在做好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寻求更多的可能。

多维度跨界整合建立资源壁垒。应对行业竞争,跨界跨业发展是旅行社企业转型的又一选择。围绕常规业务,利用自身流量优势拓展跨界业务,促进“旅游+”“+旅游”发展。跨界合作可以将不同行业与旅行社企业融合在一起,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共融发展的平台模式,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集发展咨询、规划设计、融资顾问、旅游运营、目的地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旅游”完整产业链。同时,也可以考虑跨界整合游戏IP、媒体端矩阵资源、文化景区资源,进行资源多维度组合,建立资源矩阵,为旅游目的地制定最佳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和客源输送策略等。

加强异业机构合作与业务拓展。市场需求要求增加和扩容传统旅行社的功能和服务,从原来单一的旅游组织者接待者,发展到既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接待者,又是各种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还是方案的制定者与实施者。有别于传统旅行社之间的合作,旅行社企业应与相关异业协会、集团等机构进行合作,包括休疗养、物业、协会、中介、银行、保险、互联网企业、集团总部、学校等。这些机构往往不熟悉旅行社业务,这就需要旅行社有针对性地开发委托服务产品,每个委托服务都可能是新需求,也可能蕴涵着潜在而巨大的获客渠道和客源市场。

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长期以来,旅游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旅行社行业中高级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面对新兴业务时没有与之匹配的专业人才,使旅行社企业在新业务拓展和转型时深感人才问题掣肘、力不从心,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现象并存。传统旅行社企业要注重文旅融合创新、跨界跨业发展,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包括视频制作、传播、贸易、财务、税务等专业人才以及研学、体育、康养等专业细分市场的专家型人才。同时鼓励现有员工加强学习,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学习新技术、新技能。

传统旅行社企业向新型旅游服务商转型升级的路径是以满足、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为导向的,破除传统旅行社“批量化”“模式化”“薄利多销”思维,围绕新发展格局下新消费群体新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适配性强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内容价值、分享价值、情绪价值,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推广营销形式,设计产品、开发产品、搭建渠道、宣传营销、组织团队、组织接待、开展活动;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形成特定资源优势、资源整合优势或技术优势,进而推动旅行社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旅行社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