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创意创新为基础,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要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推进遗产与时代发展的融合,赋予其与时俱进的价值和意义,链接当代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以科技和创意为支持,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生命”。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以科技和创意为手段,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认定12个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联合多部门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培育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实现演出市场经济规模243.6亿元,营业性演出场次17.33万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要积极对接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体验方式,将创意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呈现形态,打造全新文化产品和服务。要以我国名画、诗词、历史文化、传说故事等为基础,借助文化创意和内容创造,将文化元素转变为动态的、可体验的文化和旅游休闲产品,充分激发传统文化活力。要依托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以数字文旅资源为基础构建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增加旅游中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在全面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释放传统文化的新活力。各地要继续深入推进文物古迹、传世名画等各种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存储,依托数字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体验艺术展,进一步拓展文化遗产的受众范围,增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和创意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开发出更多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优秀的文化和艺术新产品,丰富文化和旅游市场供给。

以文旅融合为手段,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2022年,全国共开展非遗活动6200多项,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江苏、四川、云南等多个省份积极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要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实现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全新发展。要借助旅游活动的发展,大力宣传那些日渐失传的非遗项目,积极探索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进一步加深大众对非遗和旅游的认知。要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通过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可展示、可体验、可感知的文化旅游活动,增强非遗的生命力,让大众在深度参与非遗活动中获得精神升华。要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托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休闲街区等,培育文化发展新载体,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

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3个、群众文化机构4.56万个、文物机构1.13万个、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等,具有了繁荣发展的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要继续改善人民文化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要继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资金投入,扩大文化保护范围,优化保护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护并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同时,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保护和发展体系,鼓励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完善技术支持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线上博物馆等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跨区域共享。

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文化产业有提质升级的迫切需求,需要从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健全产业体系等多个维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大内容和科技创新,探索场景、业态与模式的升级迭代,推动旅游演艺、数字文旅、文化主题住宿、文化体验街区等多种文旅融合业态的发展,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和产业创新能力,培育并发展文化新业态、新品牌,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力。

以国际旅游为抓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旅游是民间外交,也是国家之间文明交流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以国际旅游为抓手,在国际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可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在旅游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促进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

多维度深化旅游合作,促进文明交流。近年来,我国通过举办中俄、中美、中澳等多个旅游年,创立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组织,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和旅游合作等多种方式,加深了与多国政府、企业、民众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认同,增强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继续通过旅游年、国际性旅游会议、国际旅游合作项目等多种方式,深化国家间的旅游合作、增进国家间的文明交流,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中国声音。

优化国际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要完善入境旅游产品供给,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更新入境旅游线路,将更多休闲、度假、体验性内容纳入入境旅游线路中,为来访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增进其对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认知认同。要运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讲好中国故事,并以多种传播手段加大国际旅游宣传,展示中华文化、中式生活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