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如意甘肃> 视听在线>

2020年伊始,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肩负着武威南城门楼、李铭汉故居、翰林园管理任务的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成立,拉开了以五凉文化为代表的凉州文化整理、研究、宣传、交流的序幕,吹响了武威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做强五凉文化品牌、重塑凉州文化高地的集结号。

激活项目,五凉历史文化展异彩纷呈

为展示和弘扬武威市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武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放眼长远,决定在地标性建筑南城门楼举办五凉历史文化展。2020年4月,五凉历史文化展陈列布展及南城门楼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正式实施,项目总投资2159万元,先后完成给排水、电气、暖通安装工程,消防、安防、雷防工程和陈列布展工程。2020年10月19日,五凉历史文化展完成布展,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共展出文物及复仿藏品127件,全方位、多维度展示了五凉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展示底蕴,有序推动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有温度的文化传播载体,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充分挖掘展示武威李氏三代学者优良家风学风资源和五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了主题研学活动28次,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12场次,使人民群众在博物馆得到知识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与武威一中、二中、十五中、十八中等5所学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组织中小学生走进五凉文化博物馆这座校外课堂,拓展博物馆教育的途径和方式。通过众多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李氏三代家风学风、五凉文化的宣传普及,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家风学风教育基地和五凉文化研究、展示、宣传基地。2021年10月,五凉文化博物馆入选武威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全馆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其中,中小学生5000余人次。

警钟长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日常管理

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安全工作作为“红线”“底线”“生命线”,摆在了生存发展的首要位置,响鼓重敲、警钟长鸣,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定完善《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应急操作指南》,采取安全生产月初检查、月末演练的常规模式,常态化举办消防、疫情防控、反恐、突发灾害天气应对等安全生产演练12场次、培训9场次,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对安防、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精细化检查维护,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狠抓安保、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工作,坚持对文物展厅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有力保障了布展文物和馆内设施的安全。

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文博干部队伍建设

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不断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合理设置办公室,强化人员业务培训,采取每月考评、逐人过关的方式对讲解员进行全面培训、考评。设立图书角,坚持每周集中学习和专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学习五凉文化、凉州文化及文博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工作技能。广泛开展馆际交流活动,积极与山丹县博物馆、市博物馆、凉州会盟纪念馆、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等单位交流,找准各自优势,弥补工作差距,取长补短、组团发展,进一步提升武威市融合发展的集团优势和群体效应。

(图片来源: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