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黄山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文化和自然遗产灿烂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黄山市的前身是徽州,历史上文化遗产丰富,主要有制度类(如徽州宗法制度、徽州佃仆制度、徽州教育制度等)、思想学术类(如新安理学、徽州朴学等)、文学艺术类(如新安文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戏曲等)、科学技术类(如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建筑学等)、传统工艺类(如歙砚、徽墨、徽菜、万安罗盘等)和乡风民俗类(如方言、民间乐舞、民间游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其中,非遗独树一帜,从它演变的过程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徽州人平凡可贵的匠心。

黄山 姚育青 摄

从古至今,工匠精神在徽州人的血脉里从未缺席。自有先民活动,徽州的工匠意识就已拉开帷幕。徽州技艺漫长的演进历史可以概括为一部创新发展史。她创新发展的高峰群起于唐宋,到明清时,那些林立的山峰终于连缀成技艺的高原。

以徽墨和歙砚为代表的文房四宝,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砖、木、石、竹组成的徽州诸雕构图饱满、意态如生。徽州版画审美典雅、技法精巧。徽州漆器华丽多变、优美细腻。祁门瓷器承古求新、工艺精湛。徽州剪纸兼容并包、独具神韵。徽州菜肴南北兼宜,雅俗共赏。徽州香茗,天下名茶,十占其三。

千百年流传的徽州技艺,承载着徽州人的文化自信。而今,黄山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项、省级63项、市级9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154人、市级479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她们沉淀出独特底蕴,为文化创意提供了素材和源泉。挖掘非遗的创意价值,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不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也赋予了非遗新的活力。

黄山市在其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9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公布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为首批公布的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

面对这一荣誉,黄山人信心满满、压力满满、冲劲满满,他们立志将黄山市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徽茶之香

黄山毛峰

徽州境内群峰相拥,涧深坡陡,气候湿润,鸟鸣山幽。独特的气候、辛勤的徽民,培育出多种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等,茶香四溢,声名远播。千百年来,代有名茶,佳品不断,虽经沧桑,风采依然。

徽味之美


臭鳜鱼


徽州钟灵毓秀的山水,孕育了取之不尽的天然食材。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向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而闻名,它们汲取日月精华,以其独特的香味入世,或含蓄淡雅,或浓浓烈烈。品尝它们,好似在咀嚼大自然的味道,温润清口,齿颊留香,似乎又回归至山野的清爽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徽玩之雅

莲花慈悲图

徽州工艺与外地的不同之处,很突出的是这里有更多的文人参与。民间工艺自从美术中分离出来后,更多的成为劳动人民的体力劳作,文房四宝逐渐成为徽州工艺,吸引了众多文人的参与,这是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

徽工之巧

黄杨木笔筒“民间说唱”

徽州工艺很大程度上是表现在徽州工匠的那把刀上,他们以木、石、砖、竹为材料,高度的限制触发独特的灵感,赋予创作者前所未有的想象与创作空间。几百年间竟刻画出一个精巧绝伦的“徽州三雕”来,丰富内容和艺术特色却越来越为人们所惊叹,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徽艺之韵

徽剧《贵妃醉酒》

徽州的奇峰秀水、老树虬松孕育了徽州艺术独有的特征,以山水为师,流露真情实感,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目连戏、徽剧等艺术形式无不体现了徽州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一度以其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形态,占据一个时代的中国艺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