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东方古堡桃坪村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朱仲祥 2024-12-10 10:17:24

沿着杂谷脑河的流向,我们向桃坪羌寨走来。史料记载,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朝廷就曾在此置广柔县,并修建防御要塞。2000多年来,这里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来到桃坪,远远就看见两座高耸的碉楼矗立在寨子内外,恰似两个挺立的巨人,忠贞守护着这个川西山寨。其中一座是陈仕明家的住宅,另一座雄踞在杂谷脑河对岸。两座碉楼隔河相望,各有其战略防御的考虑。我观察桃坪的碉楼,形制与丹巴县的梭坡碉楼非常接近,也是片石加黄泥层层垒砌,也是从下到上逐渐收缩,也有一些用于瞭望和防御的孔洞。只是这里的碉楼与民居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不像丹巴的碉楼,是各自孤独的存在。

穿过厚重敦实的寨门,迎面便是石头古寨。清澈的杂谷脑河,从村寨边缓缓流过。雄峻的青山环寨而立,共同将寨子搂在怀中。桃坪已开始下雪,山巅一片雪白,一片高远。河畔民居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参差错落,绵延数里,一派沉郁苍凉。令人称奇的是,寨子里的碉楼和民居,全是用大小均匀的片石一层层垒砌而成,房屋的四壁、围墙,包括屋顶,全是青灰石材的集合体。没有梁柱的支撑,没有特殊物质的胶合,它们却能历经风雕雨蚀、沧海桑田而不倒,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古寨布局是以寨中高碉为中心,建有呈放射状的八个入口,分别连接着八个通道,形成迷宫似的地下路网。而我们正踏入其中的一个,行进在这座“神秘的东方古堡”之中。

随着脚步的深入,光线渐渐阴暗下来,身边是幽深的巷道,头顶是耸立的民居,脚下是潺潺的流水。明知道这不是行走在地下,却有穿行在地下巷道的感觉。当年,桃坪人先建好了地下水网,引水入寨,以作日后战时之需,再在水网上修建巷道,垒砌民居和碉楼,形成多层次的建筑格局。我们紧随导游身后,随着空间的不断变换,游历的心境也在不断变换,或好奇,或惊叹,或紧张,或舒展,或怀古,或思今。一会儿穿行在巷道深处,任脚步带我们穿越回千年过往;一会儿踏进座座世俗天井,从一串金黄玉米、一方雅致轩窗中感受今天的安宁幸福;一会儿又登上阳光朗照的高挑平台,尽情舒展天高地远的胸襟。

走出神秘的古羌寨,我们来到另一片寨子。只见这里商铺林立,店招飘飞,游客穿梭,烟火气十足。这便是近年修建的新羌寨。新寨子主要是为古寨旅游提供服务,却又处处彰显着西羌文化的底蕴。

一尊塑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只见一位羌族女子,模样俊俏身段婀娜,衣袂飘飘短笛竖吹,构图极其优美传神。女子所吹乐器为羌笛,是西羌的文化遗产之一。羌笛为两管数孔,用当地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细,有簧片,竖着吹奏,笛音沉郁苍凉,适宜传达人们的思念惆怅之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其演奏风格的写照。

但羌族同胞是乐观自信、开放豁达的,他们懂得用歌唱和舞蹈,诉说内心的情感。每逢传统佳节或祭祀活动,都是他们载歌载舞的时节。羌族男子穿长衫、羊皮褂子,戴头帕、束腰带、着革履,和穿着精美刺绣服装、佩戴雕花首饰的女子们聚在一起,举行盛大的赛歌会,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