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一脉匠心系紫砂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顾润 2024-11-12 09:58:35

江苏宜兴丁蜀镇被称作“陶都明珠”,一向盛产紫砂陶。其中,任墅村更是体验紫砂陶文化的好去处。

宋人米芾说,用紫砂壶品茶,最宜“雅燕飞觞,清谈探坐”。我们呷完一壶茶,就悠然自得地继续上路,前往红卫紫砂陶雕塑街。

雕塑街全长1.5公里,有200多家工作坊一字排开,宜兴紫砂陶的很多作品在此处生产,琳琅满目,蔚为壮观。长街上,几乎一步一换景。店家将门前视为展示的舞台,布置时颇费心思。一眼望去,大片的彩陶云蒸霞蔚,好似浓黛翻卷。

最吸引目光的,是工作坊檐下的陶风铃与各式各样的陶雕饰,叮叮当当,清脆叩响,风一吹就震落天籁。这些是小店最好的招牌,从简单而流畅的壶形,到玉雪可爱的猫咪、憨态可掬的狗狗、纤毫毕肖的貔貅,乃至花卉、鱼虫、卡通人物,应有尽有。它们串成一排,挂在檐下迎接朝阳,沐浴着霞光的金辉,又随风渐次涌动,好似在这方寸之地上演一幕幕活泼的情景剧,满怀欢喜地招呼着:“来呀,你快来!”

随意拣一家店铺踏入,所见都极精妙,众多设计巧思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一组“八仙过海”群雕,让我一时看入了迷。汪曾祺说,群像是所有雕塑中最难的一种,须得有完整的全盘构思,每一个成员都要“情绪交流,彼此感应,增一人则太多,减一人则太少,气足神完,自成首尾”。倘以此为标准,面前的雕塑必然是神韵兼备的佳品。它用一大块紫砂陶作底,“八仙”盘踞在同一方祥云上,动作称不上紧密,或含笑,或静卧,或仗剑,或执笔,或倒骑毛驴,或提篮散花,看似都在做自己的事,然而线条流畅,眉眼相系,一气贯通,真可谓浑然天成了。

店主见我兴致颇浓,便缓步踱上前来,同我解说。

原来,他是一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本科所学就是雕塑专业。想呈现一件完美的雕塑,背后所下的功夫远超想象。先是用计算机制图软件绘图,进行“八仙”图案的数字建模,再用3D技术打印模具,推敲细节,屡次修改,精益求精。如此数轮下来,才终于定稿投入生产。

“像你这样的年轻创业者多吗?”我好奇地问。

他肯定地告诉我:“多!很多是我们村里的孩子毕业后回来。几年前,这条街还一片空荡荡,什么也没有,现在已经建设得蓬蓬勃勃,像模像样。”

说到这里,他眯着眼笑了,神色中溢满了自豪。

街道两旁有浮雕,笔触精妙,绘制着古代居民烧窑制陶的场景。此地紫砂陶业历史悠久,一脉岁月源远流长,旁边石灰山上,就长眠着宜兴地区最古老的龙窑。龙窑外形似龙,故以此为名。它依山而建,利用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在窑头烧火,燃烧杂柴松枝,窑身装烧坯件,窑尾排烟。我去走了一遭,唯见松柏森森,旧迹莫辨,早已沉寂在岁月中,而雕塑烧陶的艺术却代代传承了下来,如今百尺竿头,再度焕发了新春。

这“新春”,不仅新在创作者的更新换代,也新在技术、题材,乃至紫砂陶塑创作的方方面面。雕塑街上设立了多个老中青帮扶点,老年人向年轻人教授传统手艺,年轻人给老年人讲解技术革新。甚至,每一家店都练就了自己的独门绝活,鲜少同质化,有的追逐潮流取材于动漫卡通,有的立足古典制作大幅国风壁画,有的专注茶宠小件,有的立志用陶雕家具“承包”整个房间。变的是形制外观,不变的,是一颗亘古如初的匠心。

薄暮时分,夕阳熔金,工作坊的小楼皆临水而立,檐角飞入青霄,好似美人鬓边轻颤的步摇,被投映在湖心轻轻摇荡。

我留意到,雕塑街尽头处还余了几面空白陶墙,记叙远古故事的浮雕延续至今,依旧未完待续。

一位村民艺术家正身披斜阳,立在那里,观察着这一幕浮世美景,而后,拿起他的锉刀与画笔,一笔一画,把无限诗情刻入紫砂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