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跟着影像 看非遗里的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记者 王诗培 2024-11-11 09:21:43

今年是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前不久,以“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主题的2024非遗影像展在浙江开化举办。这个展览全面展示了我国20年来的非遗保护成果,宣传推介和集中展映了近年来全国各地非遗影像优秀作品,让人们跟着影像,看尽非遗里的美好生活。

非遗影像展上的表演 记者 王诗培 摄

展现传承人的坚守

影像展上,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透过镜头展示在观众眼前。

伊中友好协会驻华代表侯赛因·哈里菲要帮助自己的伊朗朋友找寻一尊白瓷美人——滴水观音。《丝路两端的衢州白瓷缘》的故事就从侯赛因的寻瓷之旅展开。作为中国通的侯赛因,先是来到江西景德镇寻找线索,这里的美丽瓷器和秀丽景色让他流连忘返,但是白瓷美人仍不见踪影。

随后,侯赛因继续南下,在衢州市文化馆调研非遗部主任杭奖颖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严孝民,这尊滴水观音正是他的作品。

“20世纪70年代,衢州陶瓷厂出品的陶瓷品质不高,我进厂后开始在技术改革上下功夫,研发莹白瓷。”严孝民经过不断反复的试验,才有了现在看到的精美瓷器。研究了一辈子莹白瓷的严孝民如今仍在兢兢业业地研发新产品,传播中国的瓷文化。

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衢州火神瓷业有限公司,侯赛因跟着众多学生一起体验莹白瓷制作,感受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公司创办人——衢州白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文奎,将莹白瓷“薄如锦、洁如玉、滑如脂、明如莹”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数不清失败过多少次,记不得重制多少遍,才会成功一件作品。”徐文奎说。

“我们请到伊朗的学者侯赛因,以他的视角来展现传承人的坚守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是希望有机会能把影片在伊朗等地进行播放,与更多国际友人进行互动交流,传播中国故事。”《丝路两端的衢州白瓷缘》导演刘峰说。

《湘声吆喝》主要讲述了70多岁的湘剧演员伍仁斌,40多年来收集了百余种原汁原味的老长沙吆喝声,并编写成合唱歌曲,以此展现往昔湘人民俗的故事。该片创作团队代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副院长张睿说:“我们在拍摄伍仁斌老师表演时,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的围观,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湖湘也不乏生动的故事,我们多年来不断深入挖掘湖湘文化资源,运用视听手段努力讲好湖湘文化故事,彰显湖湘文化精神。”

拥抱市井间的文化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曲艺,河南非遗直播间负责人、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尚娜组建了非遗国潮乐团,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打造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曲目。《非遗国潮乐·坠美(系列作品)之最美人间》,这个作品既保留了河南坠子的古典韵味,又融入现代摇滚乐的元素,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尚娜说,这部片子的拍摄选址于河南登封。片中融入了众多登封古老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时还展示了枣花馍、芝麻糖、吹糖人、水席等特色非遗,传递着满满的年味儿。

“我们希望通过多维度创新,打破传统戏曲的局限性,以更年轻、更国潮、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向往和热爱。”尚娜说,下一步,他们计划创作城市音乐系列,将豫剧、宋词与摇滚等不同的艺术门类相结合,探索文旅文创融合的新视听语言。

“你有多久没来赶街(Gai)了?”在云南,赶集在方言里叫赶街(Gai)。一部讲述大理赶街故事的纪录片《走,赶街(Gai)去》今年年初在腾讯视频上线后,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连续一个月占据腾讯纪录片频道社会榜榜首,并进入热播榜单前十。

《走,赶街(Gai)去》系列作品导演赵茜介绍,大理州有众多乡镇,这些地域性差异,让大理传统市集的形态和内容异常丰富。这部纪录片从大理的“Gai子”市集出发,通过对大理传统市集的记录、讲述,延伸到城市、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展现了大理独有的烟火人文气息。

怀着对传统市集和大理生活的热爱,赵茜的团队调研了19个传统市集,希望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多层次多角度认识大理。赵茜说,期待通过大理传统市集文化的展现,让大家感受到在大理慢下来的生活。

讲好光影里的故事

《传统戏台营造技艺》是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选送的纪录片,它展示了馆内镇馆之宝传统戏台是如何建造的。这座精致的戏台宽11.8米,重量达到60吨,由20名精通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熟练工匠建造。自戏台建成后,每周都有来自浙江省各地的非遗院团在戏台上进行演出。

在交流对话活动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介绍了遗产馆是如何采用沉浸式互动方式,向参观者展示表演艺术、仪式和传统技艺的。在展馆一楼,有一面震撼人心的“百工墙”。高约5米的照片墙上,数百双巧手在劳作——腌制火腿、编织竹器、雕刻木雕、炒制茶叶等,一双双饱经风霜的手因多年辛勤劳作而变得粗糙,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手的背后,是设计团队花费两年时间,一丝不苟地追踪记录的500多名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在电子屏上,只需点击自己感兴趣的“手部图像”,就可以实时观看相关工艺的详细制作过程,让观众觉得自己仿佛也参与了制作。

郭艺介绍,在社交媒体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常常被称为“遛娃胜地”。统计馆内的观众群体,30岁以下的占到总人数的45%,其中将近一半是0到16岁的未成年人。“我们场馆的展陈特色就在于活态和年轻态,展示的不是静态的物品,而是动态的过程,让非遗融入当下、融入生活、融入时代。”

非遗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更蕴含着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向往。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介绍,非遗影像是非遗记录和传播的重要方式。非遗影像如同一面镜子,一方面反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实践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又客观展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发展状况,让人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脉络、精神价值以及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兰静呼吁,非遗影像记录工作者,要深入非遗代表性项目所在的社区,关注非遗保护传承,关注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传承群体的鲜活故事,关注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以创作出更多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非遗影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