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任永福介绍山西省在促进“非遗+”方面的具体举措。
“我们持续加大非遗工坊的建设力度,先后认定了300多家非遗工坊,打造出了‘广灵巧娘’‘繁峙绣娘’‘闻喜花馍’以及‘霍馍馍’等省级非遗劳务品牌,全省非遗工坊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超过1.5万人,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任永福说,山西省不断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非遗+旅游”创造新业态、“非遗+品牌”创造新消费、“非遗+教育”创造新体验、“非遗+乡村振兴”创造新产业,使非遗所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不断被激活。
据介绍,近年来,山西省先后发布了全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建设的地方标准,认定了首批省级10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了一批非遗主题旅游景区和非遗乡村,同时在许多景区常态化设置了非遗剧场、非遗传习所,实现了从“非遗进景区”到“非遗在景区”的转变。
任永福说:“正是通过非遗和旅游的相互融合,使旅游有了深度,也使非遗有了热度。”
据介绍,山西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开展的非遗普及活动,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体验项目。形意拳、太原剪纸、北路梆子等一批非遗项目走进大中小学校,成为特色课程。“非遗正青春”校园演说大赛的举办更在全省高校掀起了一股了解非遗、感受非遗、讲述非遗的热潮。同时,山西还举办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开展了100多场技能培训,使村民们既能在家赡老带娃,也能赚钱养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非遗力量。
任永福表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工作,积极探索“非遗+”的新形式和新内容,努力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山西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