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社主办
公司主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李维瑜出生于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年,1941年随母亲逃离战乱中的北平,去四川寻找随北大南迁的父亲。逃难中,日本飞机在天上轰炸,路上满是溃败的国民党军在抢劫,她学会的第一首儿歌是“搬倒缸,砸断小日本的腿”,学唱的第一首歌是李叔同所作的《送别》。年幼的她虽不懂歌词,但却能体味到其中的凄凉。
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佟华龄始终坚守初心,担当实干,在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和汗水,伴随中国旅游业一同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
“先进工作者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更是对河南豫剧院三团和所有河南豫剧人的鼓励。”“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贾文龙说。
在客家山歌剧的传承和发展中,林文祥被称为“火炬手”。20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客家戏剧创作中,为客家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与车兆和参赞见面是在北京的初夏,他身着浅色西装,脚步轻捷,面容清瘦,眼神从容坚定,语速与思维一样飞快。“很高兴见到你们,回家的感觉真好”,简短而亲切的寒暄之后,车兆和将他入党以来的心路历程和工作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穿梭在上海街头的“一抹蓝”——“建筑可阅读”专线车迎来了客流高峰期,各站点每天的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特别是上海地标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所在的陆家嘴,更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侯湘华于1972年4月2日入党,是一名拥有49年党龄的老党员。侯湘华说,自己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侯湘华的父母都成长在战争年代,从小父母就教导她要积极入党,她在农村插队时就申请加入了党组织。访谈中,她鼓励年轻人积极入党,认为这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一步。回顾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和关怀,这些也是她终生难忘的精神财富。
康式昭1935年出生于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在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下,自幼便大量背诵了古文、古典诗词,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杨小军18岁开始学习“踏虎凿花”技艺,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踏虎凿花”传承人邓兴隆。杨小军说:“完成一幅定制凿花作品至少耗时半个月,市场价格却只有五六百元,成本太高、收入太低的现状让大部分‘凿花郎’望而却步。杨小军在创作高慧摄“根据客户要求,昨天完成草图后,与客户再次协商,然后手工调整,最终定稿,今天开始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