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暑期密集带团,金牌导游、吉林省青年商务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李静洋又开始准备迎接入境游客了。“随着吉林旅游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外国游客喜欢到吉林旅游,消夏避暑、秋赏红叶、冬季滑雪和查干湖冬捕等旅游产品都很吸引他们。”她说。
打开李静洋的微信朋友圈,她在个性签名处这样写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一直在热爱的旅游行业。”她发布的动态多与工作有关,前一天还在香港,第二天就飞到了马来西亚,两天后又带领入境团队游览厦门、济南……有着15年带团经验的她说,最令她自豪的事就是为外国游客讲述吉林的故事。
“有一些外国游客一开始对吉林的了解不深,当我详细介绍了吉林的汽车工业和长光卫星等成就后,他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这时候我特别有成就感。”她说。
其实,外国游客点赞的不仅是吉林的工业和科技发展成就,还有对李静洋专业素养的赞赏。“我很喜欢你的讲解,清晰明了”“你的亲切和耐心让我们的旅程很愉快”……类似这样来自入境旅游团队的赞扬,李静洋经常收到。
李静洋给游客讲解航天科普知识 受访者 供图
如何更好地服务外国游客?十余年间,李静洋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她常说,工作要有方法、有技巧,更要有热情。
首先,要找对方法,不断完善自己。作为文化的讲解者和传播者,李静洋从不敢有一丝懈怠。虽然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和外国游客交流,但她从未停止语言的学习,坚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翻译都做到精益求精。“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我会先请教专业人士,然后再翻译。有时候担心自己翻译不够精准,就会向我的老师或者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学求助。总之,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李静洋十分重视自我完善。直到现在,每次接团前她仍然会做大量准备工作,“查询资料是接好团非常重要的一步。为了保证讲解的准确性,没有捷径可以走。”她说,“常常有人问我‘不觉得这个过程很枯燥吗?’我说‘不会。当我准确地把一处景点、一种文化讲清楚时,外国游客会给我很积极的反馈,他们喜欢吉林,我就很高兴。’”
其次,善于总结,让工作变得轻松愉悦。服务外国游客,文化差异是除语言之外的另一个难点,如何让他们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与他们的信仰不冲突就显得尤为关键。对此,李静洋颇有心得。“我通常会通过类比和对比,帮助外国游客找到两种文化的共同点,这样既能拉近彼此距离,也有助于他们理解我们的文化。”她说。
最后,倾注热情,用心对待每一位游客。从业十几年,李静洋带过众多入境旅游团队,但说到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几年前接待的一对美国华侨。“那对夫妻已经年过古稀,很多年没有回过国了。那一次他们特意赶在春节前回来,就是想体验一下传统的年味儿。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于是就决定带着他们多转转。一天的游览结束后,晚上,我就将他们带到我家,贴对联、包饺子、做年夜饭、看春晚,让他们体验了关东过大年的感觉。分别的时候,两位老人抱着我说,他们真的很感动。”那次经历带给李静洋的触动非常大。她说,那对夫妻的感动,让她深刻地体会到导游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文化与爱的传播者,更加坚定了要做好入境导游的信念。
回顾十余年的导游生涯,李静洋说:“入境旅游市场的变化很明显,一是客源地结构的变化,以前到中国的入境游客多来自欧美国家,但是现在,来自亚洲、中东、南美洲等地区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二是游客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行程,不少游客举着视频问这是哪儿、这是什么小吃,要求去这些地方。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主题游、深度游、探索体验游等旅游产品。三是随着一系列入境免签政策实施,到中国旅游更加便利,这吸引了更多外国游客。”
中秋佳节在即,李静洋又要开始忙了,她说,她要把中秋节的相关文化讲给外国游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