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的西南部,有一座宛如遗世明珠般的小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这里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域,不仅有连绵起伏的壮丽山川,更有醇厚悠久的茶文化,正逐渐成为人们康养旅居、避暑度假的“宝藏”打卡地。位于凤庆县的3200红茶文化苑正是探索这座宝藏小城的必打卡点。
茶旅融合 领略独特风情
3200红茶文化苑坐落于凤庆县城东侧的凤山镇京竹林村田心窝小组,背倚双赢山,俯临砚池湖,占地面积达3200亩。这里不仅是一家以红茶文化为主题的酒店,还是3A级旅游景区,凭借1060亩有机认证茶园和世界茶叶品种园,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茶园风光体验。
茶园采茶的民族姑娘们 宋海燕 摄
每年春茶开采时节,茶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新芽初露,绿满山头。身着民族服装的采茶女们穿梭在陡坡茶林,忙碌地采收明前的第一波新茶,构成了一幅灵动的春日采茶图。基地管理人员段培荣介绍,采茶农户大多来自凤山镇京竹林村及周边行政村,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春茶采摘季,人均收入超4000元,一些农户还兼顾茶园的维护工作,一年下来收入可达两万元以上。
景村联动 助力乡村振兴
3200红茶文化苑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落的经济发展。在茶园鲜叶采摘和日常管护工作人员,大多为京竹林村及周边行政村聘用的农户,目前已聘用本地正式在职员工136人,每年支付本地员工工资700多万元。2018年至2023年,聘用本地临时用工12621人次,支付临时用工工资131.5万元,支付周边农户鲜叶款380.7万元。这种企村结合的模式,让当地群众的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也为乡村振兴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凤庆安石 宋海燕 摄
近年来,凤庆县积极整合周边禾家庄、二道河、滇红第一村等自然村的旅游资源,建立“党支部+乡村振兴理事会+企业+农户”的发展机制,实现景村联动同发展。先后流转周边村370户400亩茶园统一管理运营,并返聘租地茶农负责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生产,让群众收入由原来单一的种茶收入,拓宽为“地租+务工收入”。
传承文化 打造特色产品
冯绍裘雕像 宋海燕 摄
凤庆,作为著名的滇红之乡,拥有3200年茶文化历史。凤庆3200红茶文化苑将滇红茶文化融入疗休养活动的各个环节。与云南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后,不断推进茶叶研发,拓展产业链,创新茶产品。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到正宗的凤庆滇红茶,还能参与红茶制作工艺体验,亲手制作专属红茶。此外,文化苑还打造了时尚红茶引领品牌“3200Tea”,研发出花茶、袋泡茶、礼品茶等丰富多样的产品。
规划线路 提供优质体验
为了让游客拥有更丰富的旅居体验,3200红茶文化苑推出了以滇红文化、红色文化、特色乡村、古镇古街等为主题的多 条精品疗休养线路。沿着这些线路,游客可以在滇红茶活态博物馆里,探寻红茶的前世今生;在千年古茶树下,瞻望“锦秀茶尊”的容颜;在茶马古道必经之地鲁史古镇四方街,考察滇红茶留下的岁月痕迹;在乡村振兴示范点云上花海,感受乡村的蓬勃生机;在滇红第一村,领略红茶文化的传承力量。
如今的凤庆,正凭借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创新的旅居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从“旅游” 到“旅居”,这座宝藏小城把空间、资源、平台产品、乡村旅游串联起来,积极布局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多业态,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游客喜爱的茶乡疗休养基地,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收获一段难以忘怀的旅居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