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者‘所见即所得’,法律需要更锋利的牙齿,行业需要更透明的规则,平台和酒店需要更清醒的自觉”
——针对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工人日报》日前发表评论指出,作为第三方中介,在线旅游平台难辞其咎。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平台默许商家上传渲染图,甚至提供“一键智能美化”工具;平台通过“不可取消订单”“高额违约金”等规则设计,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某种程度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冲突,使得一些平台从信息过滤器异化为“照骗”推手。这场“照骗”风波揭示的不仅是个别商家的失德行为,也为数字时代信任机制建设提出了新命题。
“露营热揭示了提振消费的深层逻辑,消费升级的本质不是价格的攀升,而是场景的进化”
——《经济日报》近日发表题为《帐篷成“春日标配”,搭起消费新场景》的评论指出,露营这一看似小众的休闲旅游业态,通过供给侧的创新迭代,成为激活内需市场的生动样本。这启示我们,提振消费不妨从打造消费新场景入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场景为中心。企业树立场景思维重构供需关系,这不仅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