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9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赶年集,寻年味”

□ 本报首席记者 王 洋

临近春节一股冷空气来袭,寒风料峭但却无法阻挡人们赶年集的脚步。拉着购物车,背着双肩包,挎着大布袋……走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农业展览馆地铁站,一路上能见到不少逛完年货大集收获满满的市民游客。

“我从顺义过来的,老伴儿开车在外面等着我呢,我惦记着买一件红色皮大衣,再买点儿其他年货。”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北京市民刘阿姨拉着红色购物车步履匆匆,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三次来逛大集了。“过春节可是咱老百姓的大日子,得备足了年货,这个大集品类多,产品全,特热闹。”刘阿姨笑着说。

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老北京年货大集已经陪伴北京市民游客走过了28个年头,今年是第29届。工作人员介绍,老北京年货大集划分出了名优品牌展区、民俗文化展区、生态农业展区以及国际展区4个区域,方便市民游客采购各类好物。自1月3日开幕以来,大集“人气”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市民游客也将逛大集视作过年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百年老字号天津狗不理包子,刚刚出锅的,吃热乎的请后面排队!”走进大集入口,洪亮的叫卖声伴着升腾的蒸汽,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向里走去,红彤彤的灯笼装点展厅,密密匝匝的摊位排成十几列,过道里人头攒动。宁波水磨汤圆20元3斤,大连海蜇头25元1斤,四川手工腊肠38元1斤……各家摊位工作人员热情地吆喝着,为路过的市民游客递上牙签、小纸杯邀请品尝。

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的叶阿姨是高中教师,每年寒假都来北京跟儿子一起过春节,到全国农业展览馆赶大集成了“忙年”的“规定动作”。“我从五六年前就开始来这边置办年货了,这里的东西齐全还新鲜,‘一站式’全搞定!”

“我们这里的火腿都是自己腌的,真材实料,吃过的人都说好!”来自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余家顺已是第二年在大集上卖火腿了,摊位也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他告诉记者:“在云南宣威有‘无火腿,不成年’‘无火腿,不成宴’的说法,火腿是每逢佳节必备的,承载着年的味道。”

过年赶大集,大包小包拎回家的满足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这个大集跟传统的露天大集不一样,展馆很温暖,像是一个展销会,品类齐全,排列有序,无论是品尝还是购买都很方便。”在北京工作生活了3年的小蔡说,今年春节他要回江西跟家人团圆,“回老家前,我特意来大集逛逛,买几个俄罗斯大列巴和几箱甘肃苹果带回去送亲戚。”

“赶年集、办年货、寻年味,这是我们儿时的记忆。”大集出口处,把大包小包摊在地上歇脚的北京市民付先生说,希望老北京年货大集能够越办越好,守住记忆中的年味。

2025-01-29 王洋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100547.html 1 “赶年集,寻年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