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骏骑
游梵净山,是贵州行的最后一站,登红云金顶是高潮。
梵净山位于贵州东北部,高耸,苍翠,幽静,圣洁,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被誉为“名岳之宗”,尤以最具代表性的山石景观蘑菇石、红云金顶著称于世,令人向往。
我们去时正值国庆长假前夕,景区入口处人潮涌动,人声鼎沸。进山须在网上预约,按序号分时段进入景区。我们坐着观光车,沿盘山公路环绕而上,漫山松林叠翠,遍野竹影婆娑,展现出千姿百态的姿容,不时还可以看到猴子等野生动物。
下了索道,开始登蘑菇石。登山的1400多级台阶由木板架成,踏上去富有弹性,缓冲平台设计科学,爬起来显得轻松。老伴望而却步,花了500元用滑竿抬着,“潇洒走一回”。我中途很少休息,一口气登上蘑菇石。举目四望,一组石柱犹如一朵硕大的蘑菇,高高耸立在山岭之上。更为奇特的是,那石柱似一摞摞书本,被人们称为“天书”。传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返回时,所骑的白龙马穿云破雾,前蹄猛地触及梵净山,落下一叠经书,留存至今。美丽的神话传说,让人浮想联翩。走近细看,原来这是砂质板岩和石英砂岩的方形石柱,上大下小,由一正方形巨石错位覆盖在另一长方形巨石上,看似摇摇欲坠,却顶天立地,巍然屹立亿万年。观之,无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在蘑菇石下方的平台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养精蓄锐,开始登顶。红云金顶,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而得名,海拔2336米,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94米。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个巨大惊叹号,奇险无比。登顶仍须预约叫号,起初一段上坡路较宽,愈往上愈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每通过10人,便有工作人员站在路中间把守,待前面的人爬了一程才予放行。及至后来,须由右侧沿绝壁上凿出的狭窄石磴,借助铁链,手脚并用才能攀缘而上,十分惊险。靠着年轻时进山打柴练就的“童子功”,加之轻便的旅游鞋给力,我爬起来倒不觉得怎么吃力,只是两只新手套很快就被铁链磨破了。有人想打退堂鼓,上面的景区值勤人员就大声喊着“向上爬,莫回头,快加油”的口号,登顶的队伍也同时喊起来,一时间,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南岳衡山半山亭有一副名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用在这里,也十分贴切。其实,回头路是走不通的。几段陡峭笔直的天路,逼得你不能停,因为下面的人头几乎顶着你的后背。尽管素昧平生,但大家相互鼓励,遇到险处,还会伸手拉一把。“真不可思议,当初这条路是怎么修上来的?”喘着大口大口的粗气,我一边爬,一边想,约莫个把钟头,终于顺利登顶。
有人说,红云金顶是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的“聚景盆”。登上一览,果然名不虚传。那高耸的石柱在云涛雾海中屹立于群山之巅,上指苍穹,下临深渊。正中有一条幽深的峡谷,将金顶一分为二,名曰金刀峡,中有天桥相连。左右各有庙,还有“万卷经书”“金盆洗手”等景观,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峰顶,只觉透心的清爽与舒畅,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老爸是今天登上金顶的人中年纪最大的!”看着毫无疲态的我,孩子笑着说。身旁的游客询问我的年龄,我笑着作答:“昨天过了73岁生日,刚进74。”他们纷纷向我伸出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