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文旅绘新景 黎川展风华

□ 本报记者 范朝慧

在闽赣交界处,有一座时光悠悠的古城——黎川,这里令徐霞客赞叹“阛阓颇盛”,让朱熹写下“一城山色、绿水浮楼”,这里是张恨水的梦里江南,也是无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以深化文旅体制改革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推动“旅游+”融合业态蓬勃发展,擦亮“煲都画乡 康养黎川”品牌,持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古县城焕发新活力。

绘出风景线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奔赴在县域旅游的路上。在一个个“宝藏县城”被挖掘、被看见的今天,如何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新路子,吃上“旅游饭”、托起“金饭碗”?黎川独辟蹊径,选择以自驾游为突破口。

前不久,由黎川县委、县政府携手中国旅游集团投资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西省旅游协会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黎川全国自驾游暨黎川“红柚”采摘季活动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30多辆自驾车及430余名自驾游客。丰富多彩的自驾游体验活动让游客体验红柚采摘乐趣、品尝地道“全煲宴”、夜游黎川古城,感受独特韵味。

抚州市副市长蔡青介绍:“黎川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青山绿水环绕,田园风光旖旎,每一处景色都如同一幅天然画卷。静谧的山林、潺潺的溪流、广袤的田野,等待着游客去探寻、去欣赏。”

据了解,黎川全国自驾游主题活动已连续举办3届。活动在大力宣传推介黎川文旅资源基础上,树立黎川县文旅新形象,吸引全国各地的自驾游爱好者走进黎川、走进江西。

“自驾游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自驾游客会品尝‘恨水宴’等黎川特色美食,购买黎川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黎川县委常委、副县长衣国锋表示,借助自驾游活动机会,黎川推出了“自驾美景在黎川”“游黎川”等宣传话题,广泛宣传“黎川游礼”,提升黎川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借助一条条自驾游线路,黎川串联起绿水青山,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吸引着八方游客。2024年国庆假期,黎川围绕“逛千年古城、探神秘船屋、游岩泉氧吧、赏音乐盛会”主题,开展红歌快闪、品红宴、游红景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文旅经济高速发展,用好中国旅游集团帮扶资源,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推动黎川融入武夷山、泰宁、龙虎山等区域自驾游、研学游精品线路,促进黎川古城内商铺业态更新提质,推出一批有亮点、有营收的特色‘夜’态。”衣国锋说。

延长产业链

黎川县地处武夷山脉中段西麓,是江西东大门、海西桥头堡,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有明清古城等众多历史遗存。立足资源与区位特色,近年来,黎川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文旅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始建于南宋、繁盛于明清的黎川古城,完好保存着百余幢明清古建筑,还有民国风貌的骑楼式街道。漫步古城,一砖一瓦铭刻着历史的记忆。在修旧如旧的思路下,黎川复建“百店”,修复“百堂”,挖掘“百业”,融入陶瓷、油画、红色文化等元素,打造磨市街、南津街、校场街、贤士街4条街区和34条纵横交错的巷道以及100余幢民居古建和骑楼,将古城塑造成为独具韵味的历史街区。

此外,黎川还积极探索“旅游+”产业融合新模式,推动油画创意产业园、梦里田园农庄等产业园区进行适旅化改造,融入旅游要素,开发油画体验游、陶瓷工业游、科普研学游、休闲农业体验等产品。

“黎川着力建设大型油画交易中心,打造油画创作城。目前,已入驻油画企业40多家,年出产油画10万余幅,涵盖多种风格,实现产值近3亿元。油画创意产业园成功创建3A级景区,每年吸引30万人次游客入园参观、研学。”黎川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黎川还邀请400余名画师入驻,定期举办油画培训和写生活动,吸引众多绘画爱好者,进一步擦亮“油画之乡”招牌。

“在推动‘旅游+’业态融合方面,我们重点打造推广数字、红色、非遗等特色品牌,加快构建文旅品牌体系,持续提升黎川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衣国锋介绍,黎川围绕避暑、避寒、亲子、研学、自驾等消费热点,研发特色文创产品、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提升黎川红色品牌知名度。加快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推动特色非遗项目融入景区,在古城内建设非遗体验馆,开设非遗研学课程,吸引游客体验黎川非遗。

迈上振兴路

2024年,黎川县累计接待游客约13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3.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71.6%。

旅游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效益持续提高、振兴之路越奔越远,离不开黎川在持续优化文旅体制机制、要素配置和供给体系方面的积极探索。

近年来,黎川通过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文旅资源管理职能,将相关部门涉及文旅审批的职能集中起来,成立专门的文旅项目审批小组。原来文旅项目审批需5个部门、12个环节,耗时45个工作日,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减少6个环节,缩短至20个工作日,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为文旅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辟了绿色通道,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比如,东华山水景区与深圳市山水长青旅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5年内将景区打造成集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4A级景区。预计建成开放后,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更好带动本地居民致富。新机制下,黎川古城修复与开发项目也得到统筹规划,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开工。”黎川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黎川县文旅产业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成为展示地方魅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值得关注的是,黎川充分发挥中国旅游集团帮扶优势,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开设文旅培训课程,培养了一批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文旅人才。

“2024年,中国旅游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江西省文旅资源、独特区位、政策环境等优势与中国旅游集团品牌、渠道、人才、技术等优势全面对接、深度结合,携手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中国旅游集团投资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敏介绍,中旅资产作为中国旅游集团新兴产业孵化平台,聚焦交旅融合、文旅融合,下一步将创新对口支援模式,围绕产业振兴和消费帮扶,进一步推动黎川县旅游品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持续优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树立黎川全国自驾游品牌,促进黎川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5-01-08 范朝慧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100199.html 1 文旅绘新景 黎川展风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