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宏浩
2024年,旅游住宿业发展增速在2023年的高基数上略有回落但不改企稳之势。2025年,随着国家全方位扩大内需、政策红利释放以及消费信心提升,以文化和旅游消费为主导的服务消费将得到提振,住宿业发展预计稳中有升。需求多元化带来的市场分化,将使住宿业市场呈现结构化增长,而非一致性增长。这就要求企业研判消费趋势,识别有效需求,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匹配相应产品供给。
一、投资增速稳中有升。
住宿业投资增速在2023年第二季度触底后开始快速回升,至2024年第二季度增速已超过30%,此后一直维持在高位运行,预计到2025年下半年投资增速会有所放缓。此外,围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大批新酒店正在规划建设中,这一波投资高峰过后市场将回归常态。去年以来的住宿业投资以存量资产更新为主,增量资产投资为辅。受疫情影响,存量资产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有所延缓,如今随着市场复苏,类似“两新”政策带动的酒店电视终端等设备设施更新将会更频繁。面对海量存量资产,如何盘活闲置资产,激发低效资产活力,是摆在投资人面前的一个长期问题。改造升级、业态转型都在不断尝试,共享住宿、分时度假、售后回租、轻连锁以及软品牌等模式也都有其内在需求和应用。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新规将部分酒店资产纳入底层资产范围,未来若能进一步放宽参与门槛,酒店开发、资产管理和运营管理将迎来一个有利时机。当前,有不少酒店面临资金困境,需要出售资产以缓解资金压力。也有部分区域性连锁酒店和聚焦细分市场的小型连锁酒店,在竞争中感受到巨大压力,也在寻找合作途径。这些因素为未来一段时间头部酒店集团和酒店上市公司并购重整提供了机会,私募股权基金、保险机构、养老金等投资者入场的时机也将到来。
二、新需求引领未来增量投资方向。
不论是国家要大力推动的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和银发经济,还是市场中形成的年轻经济、亲子经济、她经济、萌宠经济、谷子经济、数字经济等力量,都将给住宿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生活方式酒店、健康疗养酒店、时尚艺术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社交型酒店、亲子主题酒店、运动健身主题酒店、低碳环保酒店、数字智能酒店等各类主题酒店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一些康养酒店为适应银发群体需求,需要进行适老化、智能化改造,植入康疗、深度睡眠等设施设备。当前,中端酒店是投资的主流,但经济型酒店仍然存在大量需求,需要品牌方不断迭代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轻奢酒店正在受到关注,未来会成为投资新宠;高端精品酒店、奢华酒店也有其利基市场。不论是存量资产更新优化,还是增量资产投资建设,业者要有文旅融合、文商旅融合、康旅融合、体旅融合等融合发展理念,要充分发挥创意创新并真正创造价值。
三、高效运营管理助力提质增效。
在这个现金流为王的时代,通过强化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来提质增效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头部酒店集团可以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调整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具有较强实力的头部和区域性酒店集团与地方龙头旅游集团酒店板块强强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共建共赢。二是采用“酒店+”模式,以酒店为核心载体,逐步延伸至零售、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等领域。用情绪价值赋能酒店体验场景营造,如打造沉浸式实景茶歇。也可以与周边景区、游乐设施和购物设施等合作,为住客提供更加具备吸引力的旅游体验服务。三是未来会有更多酒店集团设立酒店创新实验室和酒店体验中心、体验设计创新空间。借助现代科技提升住宿品质,比如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全过程,打造低碳酒店。四是在酒店产品设计技术上进行创新,采用包括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内的技术手段,打造酒店内部建设的数字化项目管理和营建能力。
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住宿产业升级。
酒店服务正面临可能被人工智能重塑的情况。在酒店入住、客房服务等方面已有礼宾机器人、AI聊天机器人管家、送物机器人、语音助手等人工智能的大量应用,它们能够快速响应住客需求。国际上,已有酒店集团与智能手机公司合作打造AI旅行规划工具;酒店预订平台则推出AI搜索功能,为游客提供匹配其需求的酒店和目的地。AI技术可以帮助酒店深度挖掘客户行为数据,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可以优化服务流程以及实现收益管理,还可以帮助酒店优化日常运营工作。鉴于这些优势因素,AI应用在国内将会很快得到普及。这将让酒店管理变得更智能化,把一些程序化、重复性的事情交给AI系统,让员工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好软性服务。如基于AI大模型的旅行助手或旅行小秘书等APP、小程序已经出现,未来某一个平台有可能成长为旅游流量汇聚的新超级入口。
五、大数据或成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OTA平台的数据资产价值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例如携程的丽呈酒店、同程艺龙酒店的快速成长,就是借助其掌握的流量和数据为酒店赋能,进而开展的酒店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如今,外来者进入酒店行业的有不少,比如主营房地产业务的招商积余,成立了酒店管理公司,其商业逻辑可能是借助其内部会员以及联合一些央企平台积分和会员资源等数据要素介入酒店运营管理业务。当然,不论是OTA平台、酒店集团和单体酒店的所谓“大数据”,也只具有潜在价值,需要经过再利用和再开发环节,才能从潜在价值转化为真实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入表、确权、评估,转化为数据资产,进而进行交易、抵押融资或展开数据开发应用。酒店业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将是下一个金矿。当然,大数据技术在酒店领域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前提是处理好数据隐私与安全性。
六、酒店集团看好中国市场。
去年,国际和国内酒店集团加快了合作步伐。近几年,在部分酒店物业用国内品牌更替国际品牌的同时,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也加快了,总体规模纷纷超过预期目标,这一趋势在2025年仍将延续,表明行业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酒店集团在持续推出新品牌的同时,不断重塑老品牌,在迭代的基础上呈现崭新面貌。很多以前多数品牌未覆盖到的低线城市,现已进入国际国内酒店管理公司的视野,酒店集团进入下沉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内酒店集团的出海声浪再次响起,轻资产运作模式将是首选,期待接下来有更多亮眼成绩出现。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