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燕明
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上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有消费者说“昨晚冲动消费买文创,今天后悔得想哭”“跟风买的文创往往风一过就不喜欢了,长期在家里‘吃灰’”……有类似经历的游客,或许不在少数,这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长远发展而言绝非好事
这个暑期,越来越多的人被博物馆和文物短视频“种草”,“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年轻人出游的新现象。这股热潮中,火爆的还有各地博物馆的“花式”文创产品。近日,甘肃省博物馆卖“麻辣烫”文创产品登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火爆的文创产品还有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周边文创、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饰品等。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有人说这是血脉觉醒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博物馆文创产品也不断走红,例如,四川全省博物馆2023年接待观众数量超8540万人次,文创收入近2.37亿元。这些数据证明,博物馆文创产品拥有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大有可为。
然而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上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有消费者说“昨晚冲动消费买文创,今天后悔得想哭”“跟风买的文创往往风一过就不喜欢了,长期在家里‘吃灰’”……有类似经历的游客,或许不在少数,这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长远发展而言绝非好事。
也有一些博物馆也在文创产品开发上积极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辽宁省博物馆以传世名画《簪花仕女图》为主题,让簪花仕女剪纸、簪花系列手作饰品火出圈,这既让游客们大开眼界,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又深入挖掘了馆藏文化资源,让游客有了沉浸式体验的机会。这样的文创产品在家“吃灰”的可能就会大大降低,值得其他博物馆借鉴与学习。
关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打造,有业内人士总结了3个阶段:一是“自发文物研发阶段”,主要是对一些文物进行简单复制;二是“自觉文创研发阶段”,文创开始与手机壳等流行用品结合;三是“立体文创阶段”,即开始研究文创产品与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如今,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大多处于第一和第二个阶段,还须下功夫积极融通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开发出更多的“立体文创产品”。
总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要不断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丰富文创产品内涵,不断拓展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