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赵洵
近年来,海南不少乡村挖掘咖啡文化资源,建起一座座烙有乡土印记的咖啡馆,融入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的“村咖”,吸引了众多游客,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海南不少乡村,咖啡摊随处可见,“咖啡+油条+炼乳+鸡蛋”是当地人的“传统”早餐,喝茶饮咖成为他们的日常。例如,在常住人口仅3万多人的万宁兴隆小镇就拥有200余家咖啡摊,年人均消费咖啡200杯以上。
“海南咖啡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万宁兴隆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春光回忆,自己的祖父是归国华侨,他每天喝咖啡的习惯影响了两代人。当年,万宁、文昌、琼海、澄迈等地的归国华侨不仅带回了咖啡育种、种植技术,还将制作和冲泡咖啡的手艺带了回来,海南人逐渐形成了喝咖啡的传统。经过百年传承和创新,海南形成了独特的咖啡文化,也为日后出圈的“村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到夏日午后,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村口就热闹起来。在水塔咖啡屋旁,村民、游客三三两两围坐着,“咂摸”一杯咖啡,配上烤肠、糕点等小食,享受无比惬意的下午茶。
2021年,大山村创造性地利用水塔下的闲置空间建起了咖啡屋,取名水塔咖啡屋,这是定安县的首家“村咖”。咖啡屋开业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不久后,在黄竹镇白塘村、龙门镇和梅村,定安县第二、第三家水塔咖啡屋陆续开张了。它们不同于城市中的咖啡馆,既有时尚、潮流元素,又自带乡土气息,“家里亲戚在村里种咖啡豆,我在咖啡屋上班,收入稳定,生活越来越好。”咖啡屋店员、和梅村村民何娟说。
在海南,像水塔咖啡屋一样的“村咖”不在少数,飞瀑山咖啡、兴隆咖啡、福山咖啡、陨石岭咖啡……咖啡不仅是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游客感受浓浓乡愁的载体,跟着咖啡去乡村旅游成为不少游客的新选择。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飞瀑山咖啡名声渐响。飞瀑山咖啡产自琼中县和平镇长兴村,因该地的飞水岭仙女瀑布而得名。在仙女瀑布山泉水的浇灌下,咖啡豆个大饱满,咖啡奶油香和果香突出,口感浓郁。“喝咖戏瀑”成为游客最爱的项目。
在澄迈,每到节假日福山咖啡馆便宾客盈门,不少人专程开车赶来,就为品一杯福山咖啡。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咖啡,还可以欣赏福山水库的自然风光。
在“网红村”琼海北仍村,到草寮咖啡屋点上一杯咖啡,配上高粱卷、树叶粑、椰子糕等点心,听咖啡屋主人“阿香嫂”说些村子里的趣事,已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之一。
“咖啡的延展性与融合性非常强,母山咖啡充分挖掘海南丰富的物产资源,尝试将热带水果、蔬菜等与咖啡相融合,研发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产品。”在海南农垦母山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畅健看来,三产融合发展不仅能延伸产业链,还能有效提高含金量。海南乡村咖啡的发展要树立精品意识、丰富文化内涵。
近年来,一个个精品咖啡庄园在海南乡村蓬勃发展。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海南已经建成兴隆咖啡谷、云上牛岭咖啡庄园、神龟山共享农庄等6家主题共享农庄,海南咖啡三产融合的局面正在形成。
“来兴隆,就是要尝尝正宗的兴隆咖啡。”在兴隆隆苑咖啡庄园内,湖南游客冯女士正在咖啡体验室学习拉花技艺。隆苑咖啡庄园占地约13公顷,园区内设有咖啡种植区、咖啡工厂、咖啡屋、体验室和餐厅等,游客可体验咖啡种植、采摘、加工、研磨全过程,还能品尝咖啡鲜果炖鸡、咖啡果皮茶等主题特色餐饮。
“希望更多的游客通过咖啡感受海南乡村的魅力。”曾威懋是隆苑咖啡庄园负责人,十多年前辞掉了在海口的工作,回家和父亲一起经营庄园。让地道的兴隆咖啡香飘四海,让家乡“老咖啡”走上创新之路是他和父亲共同的心愿。“我们要跳出业内看咖啡,通过扩宽销售渠道、发展三产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兴隆咖啡。”曾威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