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惠勤
走进滦州古城的街衢已是傍晚,远远看到,渐淡的天幕映衬着滦州古城头,庄严恢宏,不由加快了步伐迫近去。
音乐声穿透黛色的天空,热烈而又殷切地传来,我们撞进了古城即将到来的喧嚣里。广场上团团围着人,里三层外三层,空气里弥漫着高分贝的现代音乐,古的建筑萦绕着今的旋律,如同一个老人含饴弄孙,任凭孙辈嬉戏调皮,没有一点倦意。不一会儿华灯初上,古城珠围翠绕,成了《红楼梦》里的老祖宗。
在小吃店寻寻觅觅,想要饱餐一顿滦州特色风味。经人建议,点了一盆滦州大饹馇,据说是滦河流域老百姓创造的民间小吃。手机查阅得知,饹馇,又称咯扎、搁着、隔着,由豆面做成,似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唐山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当地还有“不吃饹馇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饹馇种类繁多,不能悉数尝遍。正是夏日之中,何不来一盆饹馇炒菜?看那菜单图片色泽鲜亮,犹如炒鸡蛋,软糯鲜滑,煞是诱人。不出几分钟,北方唐山味由唇间润滑到心底,便存了一份铭心的夏日纪念。
就过餐,走出店家,已是华灯绚烂。斑斓闪烁的灯光是极好的装点大师,街衢似琼瑶仙境。刺槐、白雪木跃入眼帘,它们高高大大,枝干上无一例外地坠着无数小灯,星星一样,疑似琼枝玉叶。只有从枝丫间穿越而来的夜风才是真真切切的,刷透肌骨,给人一个感觉:凉。这北方的夏夜果真与江南的闷热有所区别呀。
排着长队的摊位上叫卖着各种小吃,泰国香蕉竹、长沙臭豆腐、章鱼小丸子、驴打滚、炒米粉、烤生蚝、烤苕皮……有的散着热气,有的冒着凉气;有的正新鲜出炉,有的已待价而沽;有的堆成圆盘,有的垒成小塔,有的任性地散乱一摊。
见一片一片金灿灿的小饼,名曰棋子烧饼,好文艺范啊,却原来是滦州特产。口渴,看见一瓶大白梨清凉汁,透明的玻璃瓶状似花露水瓶,果敢买下,喝一口,满嘴泡泡,犹如汽水,甜到黏嘴。
沿街摆放着众多衣袂飘飘的塑料模特,吸引着到此一游的姑娘们。她们进入各色店铺,在店员的一番精心侍弄下,变作苗族女、傣家妇,或者是大唐公主、汉朝女眷,时空切换,皆是古女重生,仙女降临。她们披盖着洒金的朦胧头纱,拖曳着柔软的轻盈纱裙,娉婷袅娜地穿过人群,在龙翔桥上,衬着紫金塔,留下一帧帧倩影。
紫金塔矗立于滦州古城的黄金十字路口,塔高36.03米,建筑风格仿辽代密檐结构,寓意“紫气东来”,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祝愿。华灯勾勒出宝塔八角七层的阁楼式轮廓,高端大气,古朴优雅,一如古装美女伫立河畔。
紫金塔下,高柳垂垂,小桥弯弯,潺潺的河水杂糅着现实世界投下的诸多影子,经过水波风浪和光影的综合作用,变作一幅虚幻的动态油画。滦州古城的夏夜,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