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9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成都双流:创新品牌建设 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面朝湖水、背靠竹林,耳边萦绕着小鸟的清脆叫声,还有充满乐趣的消费场景……这里以松林绿道为基础,与牧马山、黄龙溪、锦江绿道联动形成旅游动脉,并引入国际舟钓路亚基地和露营基地,以及“知识+艺术+健康”的建设理念,打造成为生物城“三生融合”的典型案例,呈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场景。3月28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名列其中。

近年来,双流区紧扣文体旅产业发展、公共文化供给、在地文化保护、文体旅市场环境等,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激发县域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活力,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表彰。

三生融合 绿意盎然的世外桃源

成都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其中,公园是成都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位于双流区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规划面积3090亩,目前已开发完成示范段805亩。这里保留了320余亩松树、青冈树、竹林等原始林木,尤其是松林步道,被游客称为双流版“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走进这片绿意盎然的世外桃源,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心跳,如梦如幻的画面宛如童话世界,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

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F区融合了“商业开发”和“城市营造”,以水为媒,以景观飞廊、下穿隧道为纽带,突出园区产业优势,在永安湖构建“一轴两环三分区”的格局,打造生物产业展示区、生活休闲娱乐区、生态康养度假区等,形成生态休闲和康养度假两大核心功能。同时,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国际生物城的生态绿心,依托锦江、永安湖优质的水资源打造具备复合功能、活力生机的亲水空间,建造集休闲、健身、茶歇于一体的多功能共享空间,为科学家和企业家提供交流平台,激活创新动力。

同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滨城景区有海洋生物300多种、3.3万余只,最著名的就是鲸鲨。2023年,景区客流达1352.01万人次,旅游收入160854.59万元。

品牌创建 壮大文体旅产业发展

为着力抓好文体旅产业发展,双流区提升黄龙溪、海滨城、欢乐田园、空港花田等地的基础设施43个,开发“双流HOW礼”等旅游商品七大类60余种,培育永安湖省级水利风景区等8个旅游品牌,观自在、彭镇老街、空港运动公园等6个点位获评“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双流体育中心、空港体育公园、空港花田入选成都市第三批消费新场景。

通过招引空港花田小蓝马牧场项目、瞿上田园蜀锦文化产业项目、双流美术共享中心、“芯”智慧音乐博物馆、希尔顿品牌酒店等重点文旅项目,2023年,全区接待游客258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2.8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0.59%。

在加大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双流区持续推进成都出土文物整理修复基地(南区)选址建设工作,实施黄龙溪明代蜀藩王墓遗址公园考古专项调查工作,开展牧马山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存考古调查与出土文物研究,在王家堰旧石器遗址考古现场发掘石制品82件,将成都平原古人类活动时间前推至距今约10万年,收录《人类学学报》。

目前,双流区以推动“432”镇街组团发展为引领,以做优做强“121”城市功能体系为目标,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古蜀广都·空港双流”为整体定位,聚焦双流文旅发展现状,围绕示范区创建、紧抓项目建设、城市IP打造、文博体系建设及重难点问题突破五大模块,推进双流文旅高质量发展。同时,借鉴学习广州、青岛等地政策,结合自身现状,拟出台文体旅产业扶持政策15条,从支持品牌创建、支持产业发展、文创振兴、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开展、企业赋能六大板块,引导文体旅产业发展壮大。(刘贤虎)

2024-04-0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4190.html 1 成都双流:创新品牌建设 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