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首席记者 王 玮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逐步扩大,入境旅游市场加快复苏,如何让酒店成为入境客人的暖心驿站?多数业者认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采访中,一些入境客人告诉记者,顺畅打车出行是他们遇到的又一个难题,因为在中国约车多数需要使用相关软件才能成功叫到车,路上很难遇到招手即停的出租车。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除了让客人学会使用中国常见的叫车软件外,有些酒店启用了礼宾服务。
“考虑一部分入境客人还没有习惯使用打车软件,礼宾司的工作人员会帮助客人约车。”北京西苑饭店前厅部总监胡春霞说。
但这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如何支付车费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胡春霞告诉记者,如果客人已经兑换了现金,那么工作人员会跟出租车司机确认客人的支付方式。如果客人没有准备现金,他们会先替客人垫付。酒店还配置了金钥匙服务,在客人有需求的时候,随时提供支持。
北京贵宾楼饭店相关负责人建议,经常需要接待入境客人的酒店,前厅部应该设有服务经理一职,可以随时解答入境客人的疑问,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但是,想要彻底解决入境客人打车不便利的痛点,仅靠酒店努力是不够的,也不是一份使用指南就能完全把这一关打通。“如果国内打车软件可以考虑入境客人的使用习惯开通相关业务,或者为酒店开通专门的渠道帮助客人约车,这个环节会更为顺畅。”朱海龙建议。
此外,在让酒店服务更加便利化的过程中,语言环节的疏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前门步行街附近的一家中端酒店,记者看到,为了让服务人员能够与入境客人进行基础的沟通交流,酒店专门打印了一份常用商务英语资料对员工进行培训。
有业者坦言,保证语言交流无障碍是大多数酒店面临的挑战。对于本身就注重外语培训的高端酒店来说,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多语种服务;对于一些中端和经济型酒店来说,首先要设法保证与客人之间中英文交流的畅通性。现实中,对于一些低成本运营的酒店而言,让他们支付这部分员工培训费用并不容易。因此,如何强化提升酒店行业服务人员的整体外语水平,需要更多社会机构的加入。
大多数服务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更何况面对的是一个正在恢复中的市场。想要为入境客人提供更便利化、精细化的服务,不仅需要酒店从更多细节入手,解决痛点问题,也需要跨领域、跨企业配合尽快逐步疏通每个环节,而解决方案就在业者的不断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