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华
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马家小村北魏民俗街上,由50多位村民组成的秧歌队扭得正欢。虽然春节假期结束游客有所减少,但红火的节日氛围依然浓郁。村民们妆容喜庆,头戴各色头饰,手舞彩扇、腰系彩带,踩着欢快的锣鼓点尽情扭着、跳着,变队形、走花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村里做了这么多年的活动,属今年春节的活动最热闹了。”马家小村一位村民说。
春节假期,大同市乡村旅游受到游客热捧,马家小村、小石子村、得胜堡村、王庄村、东福田村等地人头攒动,游客通过体验农事活动、品尝农食好物、欣赏民俗社火等,感受独特的乡村年味。春节假期,马家小村接待游客14.6万人次。
“龙行龘龘·马家小村过大年”活动于2月2日启动,是大同市“两节”系列文化活动之一。在为期24天的活动期间,由大同市周边11个村的几百名村民组成的民俗表演队轮番走上街头,为游客带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
“龙行龘龘·马家小村过大年”活动总策划李立芬介绍,今年春节,马家小村立足本地资源,将北魏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他们邀请了众多村民、群众参与。“用一场共创、共享的年俗活动,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与文化烙印。”李立芬说。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春节假期,原创北路梆子剧目《大魏春秋》每天在马家小村唱响,让人们过足了戏瘾。
除了《大魏春秋》,在北魏民俗街木艺馆商铺前的舞台上,戏曲小品《穆桂英逛鹿苑》《千年微笑》等节目精彩上演,吸引村民、游客驻足欣赏。
在北魏民俗街主街入口处,仿大同明代五彩琉璃照壁——九龙壁制作的长12米、高4.3米的可转动舞台上,9名男演员化身9条“巨龙”起舞,以形传神、以技达意,展现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在街区中央上演的沉浸式实景剧《千年微笑》,成为春节假期的亮点。《千年微笑》用舞蹈的形式展现了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华严寺合掌露齿菩萨的神韵。莲花台上,演员精彩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马家小村是大同市离中心城区最近的古村落。历史上的“白登之围”便发生在距其不远的白登山上。近年来,马家小村借助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建起了鹿苑风景区、北魏民俗街、魏唐陶艺制作展示园区,成立了文创公社、百工造办铜制品文创馆等,举办了工美非遗产业招商会、旅游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在传承大同古都文化的同时,让古村重新焕发活力。
马家小村党支部书记张凤银介绍,通过发展文旅产业,村民不出家门便可就业。“我们引导村民把闲置的房屋变成客房,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他说。
“春节假日第一天,我们村就接待了来自北京、内蒙古以及大同周边地区的游客1万多人。正月初八正好是村里的传统庙会,接待游客3.5万余人。今年春节活动办得非常成功。”张凤银说。
8天假期,让李立芬最感动的是看到了村民眼中幸福的光彩。“大家沉浸在节日喜庆的氛围中,与游客共享充满文化味的假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传统村落带来了新动能,展现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新的一年,我们村将持续发展民宿、工艺品加工、非遗体验等,培育更多适合乡村发展的农文旅产业,让村民们尽享文旅发展红利。”张凤银说,“总结春节假期经验,我们已经开始策划‘五一’假期的文旅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