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6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探究运河文化又有新去处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 本报记者 王诗培 文/摄

看遍大运河千年历史,直观体会北京民间老话“大运河飘来的北京城”,探索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如果你想要了解大运河,探究北京文化,前不久正式对外开放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就是一个好去处。

登上“运河之舟”

从北京城中驱车一路向东,由京通快速路进入通州区,沿运河北路行驶,途经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通州运河公园、运河生态公园等目的地后,很快就能来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这座公园里,由北侧屋顶形似船体的共享大厅、南侧屋顶形似风帆的展陈大楼(主楼),以及两座建筑间270米长的休闲水街组成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宛如一条“运河之舟”,正等待着人们“登船”。

远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共享大厅北侧与草坡自然衔接,展陈大楼南侧向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自然过渡,室内室外自然和谐,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在参观中享受自然的空间。近观细节,展陈大楼立面通过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柔化建筑体量的元素与休闲水街相结合,形成一处类似于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休闲水街内,漕运驳船、遮洋船、漕舫船3艘铜制帆船非常逼真,给人穿越时空之感。整条水街形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室外展场,也可在博物馆闭馆后成为向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

记者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西侧的入口完成身份证刷脸、安检等流程后,进入共享大厅。只见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休闲水街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比单体式博物馆建筑空间更开放、更自由。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共享大厅是博物馆展陈解读和多种文化活动的空间,可以作为城市的会客厅。“这里可以独立对外开放,会不定时举办各种活动,即便夜间有惠民演出,也能保证展陈大楼文物的安全。其他延伸空间如报告厅、4D影厅、开放式展陈厅也有独立的出口,博物馆日常闭馆时均能正常使用。”这名工作人员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抵抗地震,确保文物安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大楼周边设置有620米长的隔震沟,展陈大楼地下一层下方设置有1.8万平方米的隔震层,是我国已建成的隔震博物馆中隔震区域投影面积最大的一座。在展陈大楼负一层一角,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在地面和墙面预留了两扇方形的玻璃窗口,作为“博物馆防震科普展”,让观众可以亲眼看到楼体下方的隔震支座和楼体之间的隔震沟。

纵览古今同辉

首都博物馆以“都”为核心,聚焦北京建都史;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则以“城”为核心,讲述北京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大运河文化有机结合的故事。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3部分组成,是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2500年来,大运河及相关漕运水系的出现和发展对北京城市的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大运河文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设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四大类型展陈。讲解员小常介绍,位于展陈大楼二层展厅的“京华通惠 运河水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是博物馆目前最重要的基本陈列。这个展览有超过1000件的文物和艺术品,以时间为轴,生动还原了大运河的发展演变历史。记者看到,大部分文物从北京地区出土,位置分布于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顺义等多个区,年代跨度大、类型丰富。

展厅有一批重磅文物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其中,一个独立展柜展示了一块800年前的墓志。小常介绍:“这上面可以看到‘通州’两个字。”记者仔细辨认,只见这块墓志上有“以大定十七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之新莹”的字样。

小常讲解道,1151年即金天德三年,海陵王完颜亮于潞县城西约八里处置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这是历史上“通州”地名的首次出现。1975年,通州城关出土了一座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证明了这个历史记载。“通州地区此前称路县,这个墓志中明确出现了‘通州’一词,是目前为止关于‘通州’最早的实物见证。”小常说。

历史上,大运河是运送物资的航道,展览展出的一块“光绪十四年成造细料二尺见方”铭文金砖由太湖的泥烧制而成,烧造工艺极为讲究,成品挑选标准非常高。在紫禁城,只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才铺有金砖。“三大殿的数千块金砖都是通过大运河运到北京的,因此北京民间也有‘北京城是大运河上漂来的’说法。”小常介绍。

品味传统风物

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验,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一大亮点。比如,看完展览,可以到运河风物(文创空间)、运河书屋(阅读空间)、码头小叙(咖啡厅)、运河食舫(餐饮服务)和运河小铺(文创体验)去玩玩坐坐。

在码头小叙和运河食舫,可以品尝到一系列可以吃的文创。码头小叙里最受欢迎的运河茶果子——精致好看的“绿玉含珠”“研膏焙乳”“露芽错落”一上午就销售殆尽。店员说:“卖得太好了,根本不够卖!”还有不少观众排队购买运河沿途风物咖啡,纸杯上有插画师画的运河地图和沿线著名地标,杯身展开就是大运河沿线彩绘地图。

在展陈大楼一层的运河风物,包括龙生九子、大运河舟楫、古建筑系列等八大类的500余种文创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这个‘龙生九子’系列文创憨态可掬,每个龙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囚牛喜欢音乐,手里就拿着一件乐器。今年是龙年,我准备挑选几个送给家人朋友。”观众李凯歌说。在互动区域,观众可以通过打卡互动的方式,了解运河文化历史,体验榫卯、书法、纸扇、灯笼等丰富的传统技艺。

运河小铺则售卖了很多首都博物馆的文创精品,观众还可以在这里参与有趣的纪念品体验互动,比如给明信片涂色。运河小铺的店员说:“自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放以来,文创产品的销售很可观,我们还将持续上新更多的‘首博文创’,让观众把心仪的大运河礼物带回家。”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观众“常来常新”,博物馆陆续推出了“四大主题活动”——“运河之声”曲艺秀,不定时表演过杂耍游艺、说书唱戏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让观众体验漕运时代北京的市井文化;“运河之星”创意汇,包括北京策展人大会和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运河有戏”演艺周,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大运河沿岸非遗演出团体带来民歌、曲艺、戏曲等运河沿岸省市的传统艺术;“运河有约”惠民月,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为主会场,以通州区博物馆、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为分会场,推出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附近还坐落着北京艺术中心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建筑,未来,市民游客可在这里感受建筑之美、观看运河文物、欣赏舞台艺术。

2024-01-16 王诗培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7547.html 1 探究运河文化又有新去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