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1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太原西山 从“矿山荒山”到“金山银山”的蝶变

良好生态成为发展底色

西山地处山西省太原市山、水、城共融地带,涉及尖草坪、万柏林、晋源三个城区,分布有晋祠、天龙山等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多处。“一五”期间,西山地区曾是太原市重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峰值时,有采煤、洗煤、焦化、水泥等企业2700余家,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山体遭到严重破坏。

为全面推进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绿色转型发展,200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将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列入省“四大攻坚”重点工程;2011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又出台《关于促进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方式推动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转型发展。

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俊峰介绍,一方面,示范区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搬迁改造一批、综合整治一批”的原则,先后关停搬迁太化公司、狮头水泥等一批大型企业,关停了小煤矿、小水泥厂等2000多个,从源头上解决污染源,为生态修复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出台绿化新政,全面推进西山生态修复治理和绿色转型发展。

山西晋峰供热公司负责人张俊平是怀着对大山的特殊感情,报名认养了破坏严重的玉泉山。十几年来,先后投入近12亿元,带领1000多名工人打坑种树、完善路网、建设水网等,完成了废弃矿山到城郊森林公园的转变。

张俊平说:“早期由于山体破坏严重,大型机械很难上山,都是工人一筐土、一棵树苗背上去的。截至目前,共栽各种树木1000多万棵,修路100多公里,安装水网喷灌系统420公里,修建停车场20万平方米。”

目前,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已成为华北最大的樱花园。每到春季,争相盛开的各色樱花装点着1000多亩的山坡,成为绚烂的花海,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玉泉山还举办樱花节、花灯节、山地马拉松等主题活动、体育赛事,累计接待游客1150多万人次。张俊平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2019“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

2020年年底开园的太原植物园是集全省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艺观赏、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园建成前,这里也是太原市的一大污染带。

西山长风城郊森林公园是在太原第一热电厂排放了14年的粉煤灰池上建立的。山西亿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晓庆介绍:“经过10余年的建设,粉煤灰池已变成了绿色生态的8个景观湖,山鸡、野鸭等生活其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完成了从生态脆弱区向生态良好区的转变。”

10余年来,西山建设者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建设了18个城郊公园,治理破坏面万余亩,造林绿化近2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不足20%上升到80%多,曾经的采煤沉陷区、污染带,成为太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黄金走廊”。

文旅融合助推产业升级

2017年6月,山西省政府批准设立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明确了以生态文化旅游和新能源微电网产业为主导产业,为新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瞄准建设国际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全力打造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为此,当地高标准建成136公里的旅游公路,配套建设382公里公园内部道路,串联起了晋祠、龙山、天龙山石窟等历史文物遗存,更让玉泉山、长风、康培等17个城郊森林公园相通;谋划推动老龙头、崛围山、汾河二库景区打造,同步推动晋祠、天龙山、蒙山、太山等景区提质升级;延伸旅游产业链的价值效益,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助推打造西山文旅新名片。

亚鑫城郊森林公园在给崛围山添绿的同时,立足景区历史文化,在乔灌木的选择上偏重于增红添彩,真正把太原古八景“崛围红叶”打造成西山独具特色的旅游地标。

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天龙山景区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运作,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完善整体区域设施环境和服务质量。

同时,各公园、景区纷纷通过举办、承办樱花旅游节、西山红叶节、摄影大赛、国家山地自行车赛、滑翔伞邀请赛等,努力把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陈俊峰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了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营造了富有生态特色和文化特性的旅游环境。

西山地区还承办了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二青会女子足球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西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全力讲好“生态西山”故事。

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是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承担辖区内经济建设发展责任。

西山长风城郊森林公园在发展中引进汉字文化体验园、儿童户外游乐园等,实现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的有效互动。位于公园内的地球仓酒店依山傍水,不同于传统酒店建筑,其自带全集成污水循环处理系统,通过生物降解、人工湿地与矿物层过滤等方式,实现零污染排放。地球仓酒店运营总监武炜介绍,酒店自开业以来,已有近5000人次入住,见证了近500对情侣的求婚仪式。今年以来,酒店营业数据每月都能上涨25%至30%。

行走于西山各大城郊森林公园,随处可见曲径幽林、葱郁树木、芳香花海。陈俊峰介绍,近年来,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减排二氧化碳近百万吨,污染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成了城市“绿肺”、森林氧吧。

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还给辖区100多个村庄带来了近万个就业机会,成为太原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实现了惠民富民。旅游总收入约占全市1/4,接待游客总人数约占全市1/2,成为全市文旅产业的主要增长极。

下一步,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将持续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等级,重点抓好旅游公路的提质工程、门户驿站的建设等,真正构建起区域1小时旅游圈,推动西山旅游“快进、漫游、深体验”;加快旅游公路沿线、景区5G网络全覆盖,以及景区智慧监管、应急指挥体系、数字光影博物院建设等,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旅游景区内的应用普及,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提质增效打响“生态西山”品牌

2023年是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打响“锦绣太原·生态西山”品牌的关键时期。示范区聚焦守护绿水青山主责主业,不断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发展思路,在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上同时发力,在引领全省文旅类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西山担当。

今年以来,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先后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参加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山西晋商创新总部基地、清控国际科创慧谷、奥飞童梦乐园等9个项目,围绕生态低碳、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体育休闲、科技研发五大产业,加快推动大地西山枫情生态智慧产业园、西山奥飞文旅综合体、未来生态产业会客厅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引进故宫文创,打造光影幻城,建设“入梦晋阳、寻赏盛世名都”项目等,补齐文创环节短板;引进山西旅游集散中心,弥补旅游客运空白;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

“这些项目建成后每年将直接和间接产生经济效益300多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互促互融。” 陈俊峰说。

与此同时,示范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培育旅游品牌,大力推进各类自然文化景区、旅游综合体、城郊森林公园、网红打卡地等创建A级旅游景区;加快大景区建设,加快形成西山文旅拳头产品,通过辐射带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避暑林养、修心禅养及田园养生三大康养旅游产品,打造以旅游度假、休闲避暑、中医药研学、康复疗养、修身康养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链,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在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上跑出西山速度。

陈俊峰说,示范区支持各城郊森林公园引进总部企业落户西山,打造一批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样板、高品质康养空间载体、高水平体育赛事举办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提升西山发展能级,不断提高“生态西山”品牌价值。

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形成了可借鉴的“西山模式”,入选《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程报告(2021)》典型案例,列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政策宣示文件。

陈俊峰表示,接下来,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将瞄准建设“国际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以打造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奋力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文旅产业主引擎。(付华 王宁 高旭/文 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供图)

2023-06-2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0662.html 1 太原西山 从“矿山荒山”到“金山银山”的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