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唐伯侬
日前,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与凯撒旅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文旅产业链一体化创新与发展达成战略合作。
此次双方战略合作,一方面将共同推进会员等级匹配,实现资源互补,提升会员权益,为彼此会员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另一方面将基于各自优势,共同优化酒旅产品,推动IP营销,打响万达和凯撒双品牌合作发展的市场影响力,并推动万达在海外酒店市场的多方位发展,寻求互利共赢。此外,双方还将在文旅细分特色产业链条,包括会奖差旅、康养、研学等市场不断创新、持续发力。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OTA、旅行社等企业入局酒店投资领域,他们利用自身技术、会员、服务和营销等优势,在酒店行业“排兵布阵”,不仅掌握了更多酒店资源,也为酒店品牌的项目开发、服务运营提供了不少助力。比如,同程艺龙与珀林酒店集团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合力推进双方在中高端酒店市场的发展;飞猪成立了菲住酒店联盟,帮助单体酒店解决品牌影响力弱、缺乏会员体系和自有流量等难题。
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分析,以往的合作大多是以战略投资的形式呈现,而此次万达与凯撒则是采用了合作的模式,双方凭借各自优势为对方赋能,这种合作如果能真正为双方带来利益,则可以持续下去。“这反映出万达对文旅市场复苏的看好,希望借助凯撒的市场和资源基础进一步拓展客源,开拓经营空间,同时,也能利用凯撒在境外的原有业务优势,为万达境外扩张提供一定的保障。对于凯撒而言,稳定的酒店资源以及双方接下来的品牌合作,也能为其提供业务发展的新空间。”
那么,酒店与旅行社的合作能否产生1+1>2的效果?在部分业者看来,合作能否真正落地深化,取决于合作过程中彼此为对方提供的资源、带来的效益能否满足预期,比如在IP打造、产品更新、合作前景和预期效益等方面能否互惠共赢。如果无法实现双赢,这种合作就会流于形式。
吴丽云判断,如果将凯撒的境外资源优势与万达的境外酒店拓展需求相结合,双方或许会在资本、资源方面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比如细分特色产业链的开发和打造等。当然,具体的合作效果和形式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