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9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用“绣花”功夫绣出“诗和远方”美丽图景

——“微改造、精提升”的台州实践

台州地处浙江沿海中部,临近甬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貌更赋予它雄伟奇秀的山水风光。台州拥有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台山和神仙居,以及长屿硐天、江南长城等18个4A级景区,素有“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之称,亦是“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近年来,台州市依托资源禀赋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发展高地、长三角最佳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以文旅融合为引擎,做山海文章,深入实施美丽大花园行动,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自2021年全省旅游业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以来,台州市上下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打出政策组合拳,专设“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专题小组,组织召开全市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部署会,与农村信用联社达成“共富·微改易贷”合作协议,并联合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出台了《台州市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为更好地统筹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推动台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路线图。

随着台州文旅发展按下快进键,台州各地已吹响“微改造、精提升”号角,一场又一场的华丽蝶变不断上演,一幅又一幅的幸福图景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以生态为本 用“微改造”扮靓城市底色

走进位于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道路两侧的楼房规划整齐,随处可见的绿化带点缀着漂亮的村子,呼吸间皆是自然清新,一路都是芬芳花香。

2021年,乘着“微改造、精提升”的东风,仙居县以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首批试点县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奋力打造山区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标杆,坚持不懈做好全域“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功夫。以永安溪为例,当地积极推进河道清淤疏浚整治,建设绿道堤防,修葺堰坝古迹,绘就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丽景象,实现遍地有风景、处处是画卷。

画龙点睛的“微改精提”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让旧景观迸发新生机。

位于黄岩区宁溪镇的乌岩头村,是一处拥有近300年历史的古村落,历史岁月在这个村子的角角落落留下深刻痕迹,时间似乎在这里停滞。这样的古村落在黄岩区还有很多,为唤醒“沉睡”的村庄,黄岩区聚焦“微改造”,在遵循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民宅、古墙、古桥、古井等古建筑改造修复,对建筑周边景观进行精提升,扬长补短,用“绣花”功夫点缀扮靓美丽村落,一个个“空心村”转变为“网红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支起“致富摊”。

“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在玉环市干江镇同样成效凸显。围绕“干江滨海景观带”建设,干江镇将美丽村部、美丽公路、美丽庭院、美丽农家等美丽元素有机融合,规划建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提升,旧貌换新颜,田园变花园。一个“美”字贯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一直以来,台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为本,让绿色成为台州文旅发展靓丽的底色。“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美丽画卷在台州已徐徐展开。

以服务为要 从“精”出发助力景区提档升级

3月,临海台州府城景区的樱花到了最佳观赏期,白如雪、粉如黛,迎着春风而舞,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往观赏。近年来,临海市以“景城共建、主客共享、文旅融合、品质发展”理念,对标5A级景区标准,持续推进景区功能完善,提升景区服务水平。为更好地巩固提升景区承载力和品质,临海市做好改造提升功夫,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在基础项目、标识标牌、道路交通等方面努力,补齐补足旅游短板,推动城景合一,让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

在“微改造、精提升”上精准发力、实现景区提档升级的例子在台州数不胜数。

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重要抓手,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全力推进景区扩容提质工程。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标准,对景区内及周边游览设施进行完善提升,完成新南天索道的道路广场、电梯、绿化、电力等建设,完成如意湖区域环湖栈道、樱花走廊、银杏林、步行道建设,并因地制宜打造了跨山观景桥和智慧化停车系统,全方位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要素。2021年,神仙居景区接待游客142.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62亿元,实现景区迭代升级。

游客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是景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温岭市投入1706万元对长屿硐天、方山、曙光金沙湾三大景区进行了智慧旅游项目改造。长屿硐天、曙光金沙滩景区智慧景区建设包含了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系统、紧急求助SOS系统等;方山智能化提升工程在原智能化项目网络资源基础上加入了防雷工程及空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项目运行后将进一步筑牢景区安全防线,升级游客体验感。

天台县选择从“精”出发,打造干净舒适的卫生设施和规范有效的导览设施,不仅提档升级20家特色餐饮店铺、30家文化主题民宿、10家放心旅游购物点、10家旅游文娱场所,还丰富包含公共电动汽车、旅游巴士、观光游船在内的10条交通换乘体验线等,切实形成百家文旅企业、百分百游客满意度的“百家百分”全域旅游新格局。

以服务为导向,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台州市紧抓“微改造、精提升”的建设机遇,坚持内外兼修,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为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设施硬实力,不断提升服务软实力。服务理念已然植入台州文旅的基因里。

以项目为王 深耕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2021年11月3日,台州市文旅融合项目、临海市图书馆括苍分馆——立本书斋开馆。该项目位于括苍镇张家渡老街,原为闲置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以创建3A级景区镇为契机,依托“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括苍镇对这处旧址修缮翻新,在保留老建筑风格的前提下进行改造,结合街区历史文化,盘活资源,闲置老屋摇身变成“文化粮仓”,为居民、游客送上文化大餐。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借着“微改造、精提升”,台州市立足文旅资源优势,全面盘活各类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精品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高效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路桥区落实落细“微改造、精提升”举措,以小投入创造大效益,结合当地特色工业文化元素,着眼文化、体育等开放性较强的公共活动设施,重点打造横街镇“横美集市”项目,旨在建设集娱乐、美食、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开放式“工业风”集市。

椒江区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和垦荒精神两大红色资源,开展“跟着红色地图学党史”系列活动,推出8条红色研学旅行线路,修复章安老街多处文化古迹,打造微型非遗博物馆群和“1江+2园+2镇+X点”微旅游集群点,形成集风光观赏、文创展览、科普学习、生态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两小时旅游圈。

素有“浙江红旗第一飘”之称的三门县亭旁镇,在“微改造”上下足功夫,依托资源优势,深耕历史沃土,通过招商引资,将闲置的老民居利用起来,结合“千年宁和,厚土亭旁”文化,发展红色民宿经济,着力打造 “浙江红色火种传承地”。

“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正在台州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条独具台州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逐步显现。

截至2022年4月底,台州全市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排定改造项目1324个,已经竣工项目1054个;计划投资36.4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1.22亿元。

未来,台州市将培育1000个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用“绣花”功夫绣出“全市大景区,全域大花园”美好图景,为推动台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展示更积极的作为。

2022-05-19 ——“微改造、精提升”的台州实践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1305.html 1 用“绣花”功夫绣出“诗和远方”美丽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