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笋干老鸭暖锅(“昭明一甲”)
南北朝时,梁武帝有个儿子,名萧统,后被立为太子。相传,萧统来到竹笋遍野的天目山,在一茅屋内边煮春笋,边圈点经书。当想到锅里有笋在煮时,揭开锅盖一看,笋已煮干。萧统将笋干撕成条,往锅中放水继续煮,不曾料到,汤鲜味美。
大明天子猪蹄暖锅(“大明猪蹄”)
相传,朱元璋未当皇帝时,在大明山屯兵。刘伯温请村民以猪蹄为原料制作暧锅为将官助兴,边吃边大喊“朱帝、朱帝”,朱元璋甚喜。
天目灵草石耳暖锅(“天目石耳”)
相传,唐代诗人李频游历天目胜境,遍尝农家野餐,当吃到石耳时,赞不绝口,曰:天目本仙居,石上生灵草。
浮玉烟霞春笋暖锅(“耕织春笋”)
南宋於潜县令楼璹用23幅耕图与23幅织图制成《耕织图》描绘当地播谷种田与养蚕织布。相传,明代诗人李东阳、程敏政沿着《耕织图》的遗址走遍天目山区,留下“饱谙天目烟霞味,香菇青笋带冰盐”的诗句。
昌化溪藏石斑暖锅(“溪藏石斑”)
石斑鱼,当地人叫作“石斑佬”,是生活在昌化溪中的一种淡水鱼,别名叫“薄颌光唇鱼”。用石斑鱼作食材,不需要刮鳞,肉质细、味道鲜。
昌化小狗牛暖锅(“二黄一甑”)
在钱王当政的吴越国,倡导农耕,明令“杀一头牛坐一年牢”。如果真要吃牛肉,只有等自家的牛失去耕作能力后报告官府确认,俗称“黄牛黄了”。这就是炖牛肉称之为“二黄一甑”(“二黄”,黄牛黄了)的来历。
冠红黄实家鸡暖锅(“冠红黄实”)
相传,北宋东坡居士在天目山农家就餐时,看了农妇抓鸡烹饪过程,吟出“谁遣山鸡忽惊起”的诗句。一百年后,诗人程珌沿着苏轼足迹游览天目山,写下“朱红野实堆盘裹”的实景诗句,传为佳话。现仿其句写之:“冠红黄实堆锅里”。
东坡佛印鱼头暖锅(河畔鱼头)
相传,苏轼来到玲珑山休闲时,正准备食一鱼头暧锅,听到远处传来其好友佛印和尚的声音,慌忙之中把暧锅藏之床底。佛印来到东坡房间,闻到香味,巧出一题,使苏轼取出暧锅共食。
滴水肉圆丝瓜暖锅(“肉圆丝瓜”)
在天目山西部余脉,有一座昌北高海拔山峰“滴水岩”。当地乡民惯用天然水制成的肉圆配以丝瓜陪衬,寓意“团团圆圆,事事如意”。
煨美蒸肥黄瓜暧锅(“煨美蒸肥”)
“煨美甘分芋,蒸肥欠裹荷”,此乃南宋时期临安诗人洪咨夔在天目山游玩时所作。诗的全文是:“刬草根须尽,传花叶未多。明波撑窣堵,老石卧盘陀。煨美甘黄瓜,蒸肥欠裹荷。醒然下山去,明月满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