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鄂尔多斯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鄂尔多斯“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将文旅消费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供给,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精准激活供需两端 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加快推动形成供需两端正向循环、双向激励的良性市场机制。
一方面,从供给侧出台政策激活文旅消费业态,建立健全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长效机制。鄂尔多斯市政府出台了《鄂尔多斯支持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每年配套安排2000万元促进文旅消费专项资金,重点对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补贴、客源市场开拓等9个方面进行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为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持续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2021年12月16日,鄂尔多斯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文旅消费政策奖励资金兑付事宜,重点对鄂尔多斯海洋馆三期、准格尔黄河大峡谷“峡谷雅宿”、康巴什陆游房车营地等274个项目给予奖励支持,引领带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
另一方面,从需求侧以发放消费券、惠民卡等形式补贴消费者,激发群众文化和旅游消费意愿。利用“云游鄂尔多斯”智慧文旅消费平台,发放多种文旅消费惠民补贴,并联合各大景区、星级酒店、新华书店等文化和旅游企业推出系列惠民消费措施,加快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复苏。今年4月,举办了第四届“你购书、我补贴”文化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消费券70万元,带动全市新华书店图书销售273万元。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3月31日,正在举办第五届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安排财政补贴资金130万元,重点围绕图书、电影、餐饮等消费领域进行补贴,激发冬季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2016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四届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累计投入文旅消费补贴资金970万元,持续培育居民消费习惯,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直接带动地区文化和旅游消费2900余万元。
着力丰富产品供给 不断提升文旅消费水平
积极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着力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持续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增长极。
加快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顺应市民和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街区与集聚区。按照国家关于“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和自治区关于旅游业差异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建设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为抓手,鄂尔多斯市政府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建设旅游休闲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扎实推进八大类44项具体建设任务,加大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推进响沙湾旅游区、康巴什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获评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康巴什乐康吧获评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持续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将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机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培育形成了东胜区铁西商业综合体、高原花鹿栖,康巴什区乐康吧、泰华BOXPARK商业街、伊金霍洛旗丽景购物步行街等一批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街区与集聚区。
点亮夜间经济,着力满足市民和游客多样化夜间旅游文娱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优化夜间餐饮、购物、演艺、娱乐等服务,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东胜区、康巴什区等地出台了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快打造“夜游东胜”“夜游康巴什”等文化和旅游品牌,康巴什乌兰木伦湖区广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城市核心区重点推出了以乌兰木伦景观湖区、康镇等为主的“夜游”,以城市夜景特色灯光秀、主题灯会、无人机表演等为主的“夜秀”,以博物馆、婚礼文化园、城市主题公园等为主的“夜赏”,以剧院演出、景区演艺、百日消夏主题文艺展演等为主的“夜演”,以音乐美食季、啤酒节、小吃节等为主的“夜宴”,以夜间文旅街区、文化创意市集、后备厢市集等为主的“夜购”,以24小时图书馆、城市书屋、夜间书屋等为主的“夜读”,以城市帐篷营地、房车营地、亲子研学营地等为主的“夜营”,以音乐酒吧、私人影院、相声剧场等为主的“夜娱”,共九大主题夜游产品,让游客留下来,让市民走出来。今年,积极引进保利剧院管理运营鄂尔多斯大剧院,让广大市民和游客真正享受到“高品质、低票价”演出,进一步丰富夜间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打造区域性演艺消费中心。
实施“文化旅游+”,着力推出精准对接市民和游客需求的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扩大优势文化和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传播,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辨识度和美誉度,康巴什区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胜区、伊金霍洛旗获评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响沙湾、成陵、九城宫、准格尔黄河大峡谷、鄂尔多斯草原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休闲游、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工业游、文化遗产游等新兴业态,开发建设了响沙湾沙漠水世界、准格尔黄河大峡谷休闲度假区、鄂尔多斯海洋馆三期、康镇二期、益丰寨乡村旅游等一批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准格尔黄河大峡谷“峡谷雅宿”获评全国首批甲级旅游民宿。推出《鄂尔多斯婚礼》《大漠传奇》《赛车英雄》《漫瀚梁上一台戏》等一批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在自治区实施乡村旅游标识体系建设工程,现有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鄂尔多斯市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乌审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建设,“公主杯白釉蓝釉”“草原长河茶具套装”等文创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承办和举办了“2021内蒙古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开幕式、康巴什热气球节、鄂尔多斯冰雪文化旅游季、四季赏花等文化和旅游活动,推出“马上游城”“文创雪糕”“彩绘车位”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和旅游项目,以活动集聚人气、商气,拉动消费。
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不断优化文旅消费环境
结合全市服务业水平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文化和旅游消费条件,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
促进公共服务融合,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合理配套餐饮区、休息区、文创产品展示售卖区等,实现文化功能和旅游功能相融合,提升旅游消费的文化内涵。推出“你阅读、我买单”惠民消费服务,以“新华书店+图书馆”为主要模式,串联好图书馆、新华书店和基层书屋阅读,形成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新华书店送单的公共文化融合服务新模式,有效实现图书馆、新华书店和读者三方共赢。常态化组织开展以“文化进景区、旅游提品质”为主题的演艺、文创、非遗、图书、红色文化和旅游商品“六进景区”活动,提升景区旅游消费文化内涵。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活力。积极顺应“互联网+旅游”发展趋势,打造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服务体验模式。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非遗馆等数字文化场馆开发建设,推出了“鄂尔多斯文化云”“移动图书馆App”等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开发建成鄂尔多斯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以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公共服务、智慧监管、智慧政务、智慧营销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推出“云游鄂尔多斯”线上服务,引导景区、剧场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适应当前散客化、移动化的消费方式,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一体化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鄂尔多斯”。
加大宣传营销推广,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市场。实施精准营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持续打响“鄂尔多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形象品牌。与央视、新华网、人民网、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在央视播出了《神秘的草原石窟》《成吉思汗灵榇西迁》《马背上的青铜帝国》《非遗鄂尔多斯》等系列纪录片,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播出《航拍鄂尔多斯》等系列宣传片。开展全媒体宣传,凸出用好短视频宣传,全市8处景区入选“内蒙古网红打卡地”。积极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持续巩固周边地区及毗邻省区主要客源市场,不断拓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客源市场,在国内10余个城市开展集中宣传营销活动,在深圳文博会上推出鄂尔多斯文旅特装展,在京呼高铁、呼鄂动车及主要客源城市高铁、机场等媒介上投放鄂尔多斯文旅宣传广告,吸引客源、扩大市场、带动消费、加速复苏,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684.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2.49亿元,基本恢复到疫情发生前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