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社会组织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智库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海南省社科联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学部党总支部、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格局,实施一系列精细化、差异化建设管理的创新举措,引领海南社科类社会组织服务自贸港建设,在服务党政决策、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根基 确保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坚持以党建引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海南省社科联于2021年11月4日,组织召开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推进会。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省社科院院长王惠平在会上表示,社科类社会组织要把握高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要规范管理,按社会组织章程开展各项工作;要防范风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办好实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确保社会组织行稳致远。海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巡回指导组组长葛云峰和海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省社科院副院长,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书记詹兴文分别提出要求并作具体工作安排;海南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造友就社会组织建设管理作辅导报告。会议还就社会组织风险防控等相关工作做出部署。
根据海南省委两新组织工委《关于开展2021年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百日攻坚行动”的通知》部署,海南省社科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百日攻坚行动”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通知》,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百日攻坚行动”。在2020年已完成党建“两个覆盖”双百任务的基础上,梳理已成立的74个党支部和6个学部党总支部,对实体党支部示范作用和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不强的进行提醒谈话;对功能型党支部党建活动开展进行实地督导;指导文博艺术学部成立党群服务中心;调整经济管理学部党总支书记人选;指导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扎实做好社会组织专职人员党员发展工作,通过系列举措,实现基层党建“四化”,即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优化、“两个作用”发挥更加深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党的阵地建设进一步标准化,强化社会组织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社会组织的正确发展方向。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推进社会组织开新局
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在省社科联党组的领导下,按照海南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统一安排部署,充分发挥社会智库智力优势,创新社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创建党史学习研究新平台,为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一是搭建“四史”学习研究新平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重要文章精神,海南省社科联指导成立海南智略四史研究院,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学习研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挖掘“四史”的时代意义,助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二是创建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首个党群服务中心。依托海南智略四史研究院创建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首个党群服务中心,于2021年6月28日揭牌成立并开展了首场宣讲。三是建立琼崖红色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省社科联与琼台师范学院共建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海南省琼崖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基地,搭建海南红色文化研究平台与学习交流场所,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的区域长效研究机制。同时,专门设立“琼崖早期革命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琼台—琼崖革命的摇篮研究》《琼台文化传承发展与海南历史文化发展关系研究》等6项课题,为海南省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更多鲜活资料。
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暨主题汇演活动,凝聚社会组织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海南省社科联召开省社科联系统庆祝建党百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永远跟党走”主题汇演活动,表彰18名优秀共产党员、1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4个先进党组织。海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七、第十巡回指导组的成员,海南省社科联(社科院)党员、干部职工等近300人参与活动。主题汇演主要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等。6个社会组织学部党总支部和一个学部分别进行了合唱。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红色音乐党课的形式,展示广大社科工作者“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本次汇演是海南省社科联成立30年来首次举办的演出活动,也是社会组织学部党总支部成立以来的首次平台活动。
探索建设管理新模式
打造自贸港新型社会智库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传统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平台能否创新孵化培育出更多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社科类社会组织,能否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贸港社会智库品牌?结合新时代新变化,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海南省社科联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型社会智库。
第一,创新实施分类别管理,打破笼统管理局面。为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对标先进、寻找差距、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切实扛起责任,海南省社科联实施《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分类别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按照社会组织的基础条件、组织建设、治理运作、工作绩效、党建工作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和相关条件,将社会组织由“好”到“一般”划分为A、B、C、D4个类别,对各类别社会组织实行精细化、差异化建设管理,引导社会组织争创一流社会智库,改变目前社会组织中存在的不突出、随大流,随意松散、管理笼统的现象。
第二,创新实施分学部管理,搭建研究管理平台。打造新型自贸港社会智库要强化党的领导,建立联合科研平台。而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难到位,研究领域专业集中不够、学科聚焦不够,影响集体联合攻关,缺乏相同或相近学科社会组织聚焦切磋、深入研讨的平台。为破解社会组织发展困局,海南省社科联实施《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分学部管理实施方案》,将所属社会组织划归到八大学部进行精准分类管理,分别是经济管理学部、旅游生态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创新教育学部、历史文化学部、历史人物学部、文博艺术学部、政治党建学部。该举措搭建起学部智库联盟平台,一方面破解社会智库发展难题,另一方面依学部创建起党的基层组织,破解党建覆盖难题。
第三,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设立学术评价指标。为引导社科类社会组织更好地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尤其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社科普及、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海南省社科联实施《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六个一”工程即:社会组织每年向党委、政府部门提供一项具有较高咨政价值的调研成果(由省社科联报送省领导和相关部门),或发表(内刊或公开刊物)一篇学术文章;社会组织每年举办一次有一定影响、一定规模、一定成果的学术研讨活动;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秘书长和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省社科联组织的学术活动、辅导报告会等;社会组织每年主办或参与主办一次所在学部开展的学术活动;社会组织每年组织一次社会服务活动,如参与乡村振兴、科普、环保公益活动等;社会组织每两年汇编发行一部本专业(领域)学术研究成果或社科普及读物。
第四,修订完善《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办法》。按照海南省“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安排以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海南省社科联为优化疏通社会组织在设立条件等方面堵点问题,促进社会组织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社会智库功能,更好服务自贸港建设,修订完善《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办法》。下调社会组织设立注册资金和破除“唯职称”,优化设立条件;设立社会组织理事会与法定代表人承诺制,简化年检注销手续;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定位,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疏通社会组织建设发展堵点,引领打造自贸港新型社会智库。
构建研究平台与激励机制
支持社会智库做实做强
为培养、壮大社科类社会组织,海南省社科联构建研究平台与激励机制,通过资助学术研究项目、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创建评奖激励机制等措施进行支持。
措施一:创建学术品牌项目。海南省社科联创建“社团活动月”和专题研究平台,提升社会智库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能力。“社团活动月”始创于2011年,主要开展学术研讨会、座谈会、讲座等学术活动。专题研究平台创立于2015年,主要围绕海南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专项调研。已连续资助开展项目研究与项目活动近300项。推出智库产品《海南省社会智库成果参阅》,汇编《海南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年度发展报告》等,有效提升社会组织学术研究与活动能力。
措施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社会组织人才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海南省社科联借助“海南自贸港大讲坛”和各类学术论坛、社会组织工作会议,以及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社会组织业务暨党建工作负责人培训班等方式,提升社科类社会组织业务与党建工作负责人能力素质。开展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调研,形成《社会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对策报告——基于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的调研》。建立社会组织人才库,印发《关于加强海南省社科联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措施三: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海南省社科联每两年开展一次社科类社会组织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旨在总结经验、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和激励社会组织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社会组织主责主业,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社会公益等,遴选一批坚持正确导向、内部管理规范、活动质量较高、作用发挥突出的先进社会组织与先进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奖促建,让学有榜样,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措施四: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海南省社科联引导社科类社会组织聚焦党和政府决策需求,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难题,提供咨询报告、政策方案、意见建议等决策咨询服务,畅通成果报送,依托《智库专报》向省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成果,为党委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利用国家社科基金、海南省社科基金等学术资助平台,引导社会组织深入研究、阐释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宣讲和社科普及活动。支持社会组织人才申报社科研究系列职称。通过搭建多层面的学术研究平台,为社会智库发展提供机遇。
发挥社会组织资源优势
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海南省社科联引导发动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履行社会责任,服务自贸港建设。
社科类社会组织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海南省早期教育研究会与会长单位海南国健高科技乳业有限公司,共同向抗击疫情一线的海南省医护人员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奶粉,同时捐赠30万元现金用于购买疫情防护用品。海南省少儿教育学会、海南海之南教育集团向海南省青基会捐款15.6万元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海南省南方美术研究院发挥专业优势,为抗击疫情提供正能量,连续推出10余期网展“向疫而行——海口美术家在行动作品网展”,宣传疫情防护知识,讴歌战斗在疫情前线的“最美中国人”。海南省天涯心理学应用研究所推出“疫情心理关爱”疫情心理疏导美篇10余期,为市民做好疫情心理疏导工作,并与海口市总工会共同开通海口市总工会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热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利用“苏学研究”和“载酒堂”两个公众号联袂发表“记忆中的东坡往事”《苏轼为疫情按下的三个暂停键》等10篇推文,再现苏东坡带领民众抗灾救灾、求医问药、建设“医院”、搞好公共卫生等历史场景。海南产业经济研究院党支部邵鹏明(博士)在学习强国上发表《人民战“疫”凸显中国制度优势》,深度解读疫情发生后,提升市民心理应对理论层次。
社科类社会组织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海南省社科联驻点帮扶乐东县志仲镇塔丰村与望老村。2018年,省社科联40余家社会组织捐款20多万元支持塔丰村打造“椰林大道”;2019年,海南省早期教育研究会等近10家社会组织捐赠20余万元财物支持塔丰村扶贫工作;2020年,海南睿智防患科学研究院等10余家社会组织捐赠近15万元财物支持望老村建设。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组织专家对塔丰村调研考察,探索一套适合塔丰村发展的产业扶贫科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形成《乐东县塔丰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路径研究》报告,提供产业振兴方案。2021年,海南博睿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海南省文物研究会、海南省彭祖文化研究会、海南省苏东坡文化研究会等社会组织捐助助农资金近12万元,支持塔丰村文化设施建设与产业振兴项目,充分体现了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强烈的责任感,彰显社会组织投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责任担当。(郭乐新 王健生)